1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必要性
1.1农业用水效率过低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160m3,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72%左右。可是在许多地区,可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有限。我国灌溉用水有效率只有25%~4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5~30个百分点;传统漫灌使每亩用水高达1000m3,比发达国家高300~400m3;我国的节水灌溉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覆盖率不足10%。我国的水资源浪费严重,全国每年损失水资源2000亿m3,农业用水效率过低,尚有潜力可挖。
1.2解决人口粮食安全的需要
据预测,在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需要粮食增长到6.2~6.9亿吨。为了满足这种粮食需求,灌溉面积需要发展到9.5亿亩,此时,用水量将从现状的4000亿m3增长到6650亿m3。从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状况来看,如此大量的农业水资源供给是不可能的,必须通过节水来实现。据估算,如果科学地发展节水农业,到2030年我国灌溉水的利用率达到60%~70%,水分利用率达到1.5kg/m3,即在30年内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30%左右。按现状4000亿m3计算,则可提高用水潜力1200亿m3,按1.5kg/m3计,可增长1.6亿吨粮食,这对于保证未来粮食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1.3保障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的需要
由于工农业用水效益的差异,农业用水被大量转移为工业用水。1949年我国农业用水量约为1000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97.1%。到1999年,该比例下降到74.5%,与此同时,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比例由2.9%上升到25.5%。如果仍以1949年的比例为基准进行估算,那么1997年约有1206亿m3水资源被转移到工业和城市生活,其中工业用水接受了993亿m3,城市生活用水接纳了223亿m3。因此,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对保障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是十分必要的。
1.4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水资源短缺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一方面,由于干旱,草原、森林、湿地退化,沙漠面积不断扩展,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面积日益缩小;另一方面,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用水又挤占生态用水,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其中最主要的根本性战略措施是农业节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2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途径
2.1转变水资源供需观念,由供水管理演变为需水管理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可以统称为供水管理,其主要的特征是根据工农业用水需求,建立大中型水利工程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供水管理的最大缺陷是忽略了用水者节水的可能性,它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解决寄托在水源供给上,其结果是水资源浪费和低效。必须改供水管理为需水管理。所谓需水管理就是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来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人类行为,从而实现对有限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它强调把水资源作为一种稀缺的商品,通过制定合理的水价,实现对现存水资源的优化利用。
2.2合理拟定农业种植结构
合理拟定农业种植结构,除要考虑包括水资源在内的各项自然条件外,还涉及某区域范围内对粮食、经济作物的市场要求。两方面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情况比较复杂。显然,不同的农业种植结构直接影响到农业需水量,合理的农业种植结构应该是在基本满足某一区域范围内对粮食、经济作物的市场需求前提下的“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即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的农业种植结构。
2.3实施经济灌溉定额
所谓经济灌溉定额,即在保证农业总产量增产效益且用水效率高的前提下的灌水定额。它完全不同于目前习惯采用的丰产充分灌溉定额,后者显然并不顾及灌溉用水效率,因而是浪费水的。采用经济灌溉定额是实现农业节水的中心环节。制定经济灌溉定额,除须充分考虑不同作物生长期的需水规律外,还须考虑作物生长期间的有效降雨及前期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灌溉定额值还同灌溉保证率有关。
2.4节水产业化
用水效率的提高,仅靠单个用户的行为是难以实现的`,必须通过农业节水产业化形式来实现。节水产业化包括两方面:其一是节水设备产业化,其二是服务产业化。目前,我国生产节水灌溉设备企业已初具规模,但从巨大的需求和产品质量来看,尚处于起步期。企业小而分散,产品品种单一,质量得不到保证,由于一些节水灌溉设备不过关,造成不少已建节水灌溉工程不能发挥效益,甚至报废。生产国产优质的节水灌溉设备,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将其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节水灌溉服务产业化是节水效率提高的另一重要途径,也是节水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节水灌溉服务产业化具有市场、技术队伍和企业等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灌区改革的机会,促进节水灌溉服务产业化。服务产业化应向综合性的技术转化,包括发展以科、工、贸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股份公司,使之具有咨询、规划、设计、营销与培训相结合为一体的经济实体,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性的服务,使节水灌溉服务产业化走上健康之路。
2.5加强多部门联合,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节水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方面,如农业、水利、科技、气象、城建、环保、宣传、计划等部门。所以,提高用水效率单靠某一部门难以实现,必须通过有关部门的大力协作来完成。农业部门在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水利部门的主要作用是将工程建好、管好,同时将工程经济型水利逐步转向生态经济型环境水利。目前,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各自为战,致使效率低下,难以发挥最大效益。所以,我们应该做到:(1)设立综合协调机构,从组织上为部门的联合创造条件;(2)按项目管理的办法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有关部门的联合采用项目管理办法进行;(3)制订多部门参与的可行的节水农业规划,节水农业发展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并且将此规划作为有关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4)充分重视发挥地方部门的联合效益。地方是节水的真正主力,只有充分发挥地方各部门的积极性,才能事半功倍。
2.6充分发挥农民的节水积极性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离不开用户的参与,一切技术和措施最终通过用户的实践来实现,用户是提高节水效率的主体,其行为和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节水效率的提高。因此,建立用户参与管理决策的民主管理机制是节水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必须对农业灌溉水价进行改革,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用经济手段来促进节水。否则,广大农民节水积极性就无法调动起来。
2.7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先进的输水、节水技术
推行合理的灌溉制度,积极培育耐旱新品种,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尽量减少作物对灌溉用水的需要。要因地制宜地选择节水灌溉技术,经济实力强、灌溉水源稀缺的地区宜发展喷灌或微灌,经济实力弱的地区则考虑采取简易的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灌溉经济作物、果树、蔬菜等产值高的作物,可采用喷灌或微灌;灌大田作物宜选择渠道防渗或低压管道输水;连片种植又实行规模经济管理的,可考虑喷灌;而高扬程灌区节水即节能,宜选择喷灌或微灌。如实行喷灌和微灌,每亩可分别节水300m3和700m3;如果渠系利用率提高25%,全国每年可节水1000亿m3。
2.8开发既节水又高产的施肥、培肥技术
“以肥调水”技术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研究结果表明,作物的产量与温度、光照、水分、肥料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作物的需水量与肥力相互耦合,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关系。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水分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以肥调水,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效率。各地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寻求“以肥调水”的最佳方案,大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结语
《21世纪议程》中指出:“水不仅为维持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需,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浪费,实现以节水为中心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保障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浅谈农业用水提升效率的策略的论文】相关文章:
8.高校行政管理效率提升办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