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1、数与运算
(1)表内乘法(课本第10~30,课本第41~54,课本第73~79)
(2)用乘法口诀计算商和除数都是一位数的除法(课本第31~39,课本第41~48,课本第55~60)
在这些章节中,通过学生熟悉的环境和现实情景引入、建构最简单最典型的几种乘法、除法的数学模型。乘除法的引入都经历行为阶段、图的阶段和符号语言阶段。在行为与图的阶段,学生通过对实物进行连续地添加,及利用摆、圈圆片、在数射线上几格一跳等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基本含义是:
①份数与一份量相乘;
②面积(如:长方形面积=长×宽);
③倍。知道乘法是重复添加。
通过对实物进行连续地取走、分发,及利用摆、圈圆片、在数射线上几格一跳等操作,初步理解除法的基本含义:
①等量划分(包含);
②度量;
③平均分。知道除法是重复取走。
将乘法作为同数连加的简化式而引入,而除法是连续减去相同数的简化。在符号语言阶段,则是利用几个几、几的几倍构建乘除法的含义,利用乘法口诀、乘除法逆运算关系进行求解。
现在,乘法口诀由师生共同编制已成共识。根据重视语言优先的原则,通过具体操作等活动,探究、编制乘法口诀。在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类推,并通过乘法表,探究表中相邻各项之间的关系,熟练口算表内乘法。
2、方程与代数
求□中的数——“吃掉”的是几(课本第8页)
在通过把适当的数填到算式的□中,进一步渗透使用符号表示数的同时,初步感受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解下列类型的方程:
a+□=b,□-a=b,a-□=b
3、图形与几何
(1)角与直角(课本第62~63页)
(2)正方体、长方体(课本第64~68)
(3)长方形、正方形(课本第69~70页)
经历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图形的过程,通过物体、模型的观察、操作、制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最基本特征。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点,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4、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
游乐场统计图(课本第16~17页)
借助儿童熟悉的情景和场面中,通过对参加各种游戏的人数进行整理、分类及统计,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与方法。
5、拓展内容
幻方(课本第80~83页)
简单了解幻方的历史,通过填龟背上空格中的数,初步感受尝试、推理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因数和积等名称。
2、通过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乘法口诀,能运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
3、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4、了解余数的含义,初步学会口算除数、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5、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6、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7、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实际情景提出计算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解题等活动过程,积累乘法、除法运算的感性认识。
2、通过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乘法口诀,学习并掌握乘法口诀。
3、经历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图形的过程,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4、鼓励交流自己的算法并加以比较,初步培养合理算法和估算的意识,了解算法的多样性,提高计算的能力。
5、在探究和解题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初步培养比较、分析、综合、类比及进行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能够说出简单的推理思路。
6、获得对日常社会与周围环境中简单的数字运算问题进行计算、检验的经历,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表示生活情景中的事物,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简单数字运算和图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1、在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有探究的欲望。
4、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数学结论的明确性及数学的美。
5、培养学生簿本整洁、书写工整、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习惯,初步养成认真塌实的学习态度。
三、本册教材的课时安排:
1、复习与提高(5课时)
2、乘法、除法(一)(16课时)
3、乘法、除法(二)(12课时)
4、几何小实践(6课时)
5、整理与提高(10课时)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2.教学计划数学
7.数学个人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