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和特征,提出了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是: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构建校政企合理分工、良性互动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利用亲产业优势,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大课堂”;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打造多种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开阔视野,有效开展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合作。
一、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英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947年,哈佛大学首次开设“新创企业管理”课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主要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类。课堂教学除了传统的理论和方法教学外,还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讲座、公司考察、自由讨论、个别辅导等。课外活动则主要包括:(1)创业计划竞赛,指创业者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投资的商业计划书。(2)“合作计划”项目,指高校与公司、非盈利机构、政府机关等合作,定期参加一定阶段的工作实践。(3)大学里的“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办公场地,设备和创业辅导等。(4)创业论坛,成功的创业家与学生座谈交流,使学生了解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创业经验、创业理念,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可分为创业意识类、知识类、能力素质类、实务操作类,课程实施逐步深入,从入门到意识,再到技能,最后到热情。
英国政府明确提出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在于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激发创业、鼓励创新和奖励成功的文化,而不仅仅是为即将要创建企业的学生实施教育和培训。1987年英国政府发起了“高等教育创业计划”,旨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此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1)政府资助在学生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培养方面表现优异的高校。(2)为扶持青年创业,政府提出了多种计划和基金,针对青年特点提供债券式的创业启动金。(3)校外力量包括政府都十分关注创业人才培养活动,为学校提供项目、经费和研究等方面的支持。
英国高校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创业意识”、“创业通识”、“创业职业”三个层次的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业意识”旨在培育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形成尊重创业的社会文化。“创业通识”旨在培养学生的企业家思维习惯,学会以企业家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创业职业”侧重于开办企业、发展壮大企业等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成就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助其成为未来的创业者或企业家[1]。
国外的创业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开发系列完备的创业课程。到2005年,在美国2000多所高校中,大约有1600所大学开设了2200多门关于创业的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创业构思、企业融资、企业设立、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2)依靠坚实的学术研究成果。国外高校十分专注于创业研究和教学,甚至将该类教育作为学校的竞争优势来培养,不少学校将商科学生必修的“管理学”直接改为“创业管理学”。许多大学还开设创业学或创业研究专业,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中心和研究会等。同时还拥有大量的创业学术期刊,巩固了在创业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3)重视学生的模拟体验教育。国外创业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有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案例分析、演讲、与有实务经验的创业家座谈、计算机模拟等,十分注重学生感性体验的获得[2]。
2.国内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
从我国创业教育实践看,有三种创业教育模式:一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业教育。二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重点。其特点是商业化运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并为学生提供资金资助和咨询服务。三是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同时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
厦门理工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立了创新创业园区,2010年获批教育部、科技部高校毕业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厦门市创业孵化基地称号。对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学校的主要做法是:
(1)积极与国外高校开展项目合作,与英国中兰开夏大学开展“就业能力与创业精神研究”项目。获得由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发起的“首相倡议计划”资助。与日本佐世保高专合作的.“通过日中交流培养有实践经验的年轻技术者”项目获得日本文部省资助等。 (2)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由企业家导师授课、以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已纳入教学计划。2009级以后的本科生都必须取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2个学分方能获得学位。联合厦门明翰电气、东林电子、建霖工业等企业开办创新创业实验班,联合设计培养方案、选派师资、实施招生计划、参与培养过程、推动就业与创业等,实验班深受学生欢迎。成立福建省内高校首个“创新创业教研室”,跨系的教研室共有教师42名,师资涵盖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
(3)打造创业项目体验与孵化平台。园区现有29个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创业体验。园区为其提供场地和3000元到2万元不等的创业启动金,并配备一对一的企业家导师定期进行指导。选择一些相对成熟的项目进行孵化,2009、2010年分别提供了20万元和35万元的种子基金。
(4)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以学生为主导开展“梦想工场”、项目展会及淘宝市集等主题活动。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大学的学生互动交流创业经验,联合申报创业项目和参与创业计划竞赛。
总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在发生可喜的转变:从名牌大学试点到应用型本科高校再到普通高职院校,从面向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到全体学生,从创业知识的传授到创新素养的培养,从特定环境下的指导到日常教育各个环节。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创业是大学的社会责任。应用型本科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与产业关系亲近。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要处理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从学校所处区域的实际出发,探索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开放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1)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构建校政企合理分工、良性互动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政府应加大力度建设创新创业培训和支持系统,弥补高校教育力量和资金的不足。政府在工商注册、资金扶持、税收减免、办公用房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要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担任创业导师,参与创业指导和服务。高校应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发挥所有课程和实践环节的作用。
(2)利用亲产业优势,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大课堂”。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创造性意识、精神、人格、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合理安排课程教学。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实地了解企业的管理和运作,了解行业的赢利模式,了解创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建立企业导师制,让有创业经验、管理经验的企业导师参与创业项目指导和培训。与企业合作,实际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管理创新、市场拓展等。
(3)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打造多种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让学生了解企业、行业和地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升学生调查分析、归纳推理、知识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企业导师参与商业计划书的指导,使得创业计划更加贴近市场、贴近企业实际运行。选择优秀项目给予资金资助,让学生创业团队真正进行实际运作,获得创业体验。对于可以商业化的项目,联合企业、政府给予支持,形成学生创业的品牌。
(4)开阔视野,有效开展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在学术研究、课程开发和教材出版等方面进行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参与国际创新创业计划竞赛,通过竞赛,让学生、老师与国外高校多交流沟通,感受不同国家的创新创业文化,取长补短;与跨国公司合作,就企业关心的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和品牌拓展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春虎.英国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及借鉴[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7):58-59.
[2]周波,程艳.中外创业教育的历史回顾及其发展趋势[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6):56-58.
【浅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