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特点和可行性的分析,探讨了在职教中实现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并辅以具体数据进行了论证。
论文关键词:校企结合,人才,水利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利行业也步入了人才竞争的轨道。不论是设计的电子化还是施工工艺的机械化,都需要创新人才的大力支持,而目前的水利人才培养机制,却依然停留在依靠各级毕业生补充队伍的做法上,根本无法解决水利行业中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脱节的问题,这就将校企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培养人才的议题提上了日程。
一.校企结合培养人才的特点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双元制办学、个性化教育、国际化合作、多渠道就业。它以企业的生产环境为办学条件,通过校企共同组建实习车间,教学实验实习设施装备与市场接轨,以生产实践环境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创收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强化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校企结合培养人才的可行性
(一)具备同生产紧密结合的必要性
企业需要能迅速融入工作的学生,而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就是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而且所接触的就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的,因此费用较低而且学习的目的性比较,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就能马上投入工作,生产的废品较少。
(二)具备企业的广泛参与性
水利行业的企业在运营中往往需要招聘大量的临时佣工,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刚刚培养了一批熟练工种后,就有可能面临工程的结束和人员的变换。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通过学校与行业中的大中小型企业发展广泛的合作关系,利用校外的培训基地和工作人员单独按照企业的要求设置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或是通过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委托企业实地代为培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职业道德,因此他们比散兵游勇更适合企业在人才上的需求,即使没有合同的约束,这些学生的素质也要比社会招工上的参差不齐要好的多,因此,校企结合是受到企业用人单位欢迎的。
(三)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可以补充
校企合作不止一种教育形式,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进入到职教的培训行列中。而已接受过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也可以在文化课补习后参加考试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这种互补教学使得学生尚未毕业就有可能被用人单位竞相预聘,并因技术精湛、懂经营会管理,而成为各行业的骨干。
三.校企结合培养人才的实施性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
水利行业具有工科专业的突出特点,不论是水工还是水保,抑或是水电、测量,都要求从业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这样才能在工程的实施中众志成城,保质保量的完成设计图纸的要求。因此,企业的领导层一定要在筛选人才时酌情考虑高学历人才和工作在一线的职工相互搭配,在日常的管理中考虑对企业文化氛围的补充、在奖励机制的设立中考虑对一线职工的倾斜,在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的同时,物尽其才、人尽其用。
(二)确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企业同时在制度建设上创新。
1、学校要坚持以学分制为主的教学管理制度
培养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是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最终目的,因此学校必须做到在教学管理上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方向转变,以可以随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顶岗培训计算学分,使学生掌握职业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提供岗位培训。
2、学校还要坚持构建多元化的师资管理制度
学校要让企业了解学生的可塑性,而企业也需要让学校知道技术的方向性,因此教师要下基层锻炼,企业也要派遣一线技术人员负责实践践指导,这种互动的师资管理体系更有利于双方的协调配合与沟通交流,有助于师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共同进步,使教师与行业技术有更多的接触机会,使学生和社会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可以大大降低培训后学生失业的风险。
3、坚持纪律严明的鉴定管理制度
目前的现状是,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类似测量员、渠道维护工、泵站运行工等各种工种鉴定虽然可能能帮助学生谋得暂时的工作机会,但这种离校前的鉴定多数是不被工作企业认可的,因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可能与鉴定大纲相符、而于企业需求相差甚远,所以经常出现已毕业时鉴定过的学生再次参加企业组织的各种鉴定,这种劳民伤财的鉴定之所以无用,一方面是因为培养方和鉴定方都是学校,总有疏漏之处,另一方面还是因为鉴定的要点脱离企业需求的原因。
因此作为学生在参加培训学习后的鉴定考试应该由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并在公开竞聘的考试委员会的监督下进行。考试委员会成员中应该包括可就业方向的企业业务能手,职业教学的教学大纲应首先征求企业的意见并经学校、企业代表协商一致通过后,方可实施。而学生在求学期间的各种费用应该分开计算,在企业里的培训费用应由企业负担,包括培训费、培训资料费和学生每月补助费等;而学校里的培训费用才应该是学生负担的部分。
4、企业要坚持灵活多变的奖惩制度
企业需要灵活多变的奖惩制度做支撑。已进入企业的很多学生在选择转行不仅是因为金钱,更多的是因为他们认为企业对自我的肯定太少,因此挽留并开发已有的人才同如何吸收新人一样重要,企业在向一线职工奖金倾斜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企业领头羊、骨干人才的肯定与加压。只有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工作始终是有挑战性的,他才不会产生职业倦怠,必要的企业内部人员岗位流通是保持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这种激励,不仅有利于培养职工间对彼此的尊重,而且对企业的廉政建设也是有力的促进。
总之,社会的发展对素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尤其是理论与动手能力都行的人才,可能企业更看中实践能力,象施工方向的报表填写、水电方向的故障查明,但学校首先应该保证学生有敲开企业大门的敲门砖----文凭及基本素养,所以,笔者以为,降低理论要求,校企合作办学在所难免。
随着“双元制”职业培训在我国的逐步推广和水利行业市场化、企业化管理的深入,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一种趋势,水利行业的人才培养只有在不断改善创新上狠下工夫,在教学中加强与企业生产的结合,才能使实践技能的培养得到确切保证。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我国职教体系的日益规范和完善,有责任、有信心、有实力的新时期水利职业学校,一定是与行业紧密结合、与企业全面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参考文献
21 世纪的经济发展与人才开发》吴志林 《理论观察》2006年01期
【校企结合培养水利人才[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