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研究方案
研 究 人: 刘锦萍
所在单位:朱刘中心小学
“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方案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作为21世纪的公民,应该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才能有机会、有能力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做好数学方面的准备。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予以重视的。
长期以来,为什么我们的一些学生对数学不感举趣,感到数学枯燥乏味、抽象难学,有些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的心理。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数学离学生生活太远。所以,我们必须改革数学教育观,紧密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主要针对我所教的五年级一班的全体学生进行的。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容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相关课题的研究状况
九十年代以来,一些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育的改革上进行许多尝试和研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如《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中,围绕着21世纪数学改革问题,特别是大众数学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要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等数学教育改革的理念。认为数学课程改革要 “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四、课题研究假说
为使数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理念尽快在教学中有所体现。《数学课程新标准》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使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把数学的学习作为学生整体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
通过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深入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数学资源,充分借助儿童的生活背景开展生动有趣、直观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逐步达到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信心,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事实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技能。
五、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
(1)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的格局正在形成。社会呼唤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以掌握好这一技术、工具、语言,成功地迎接未来生活。
(2)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好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生活。
(3)当代认知理论
六、研究目标
1、改革教学教育观,紧密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3、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意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通过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构建生活化的实现课堂教学新模式。
6、通过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研究内容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涵两方面的内容,即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
1、寻找教材中与生活化有关的内容进行课题研究,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颁发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对有现实背景的数学更感兴趣),教师必须深入挖掘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数学资源,充分借助儿童的生活背景开展生动有趣、直观的数学活动,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并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从生活情景中探索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到处有数学。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模型或通过实例体会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这些过程都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具体表现。
1)生活问题数学化a、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b、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探究数学规律。c、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d、根据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模型”。
2)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可以作为人们交流信息的手段,也可以作为一门技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应努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社会的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教学中可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意义。
a、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b、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c、数学“语言”在生活中的意义。人们可以用所学的数、符号或图像这些“语言”去描述世界,也可用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d、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在实际教学中常常相互渗透
3、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创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的拓展”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数学活动是不断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和经验,使学生把自身经验,感受与人类积累的数学知识相沟通的活动。因此,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接受,它还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学习、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进而发展自身的探索和创新意识,最终达到自己完善自己认知架构的目睥。
只有将数学融入到了生活、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身,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熟练地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构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的拓展”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4、课外延伸,拓展应用
获取知识不是终结,应用知识才是更重要的任务,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系列现实生活的问题,处理由课程的其他领域、其他学科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的作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5、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