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行政的论文

2020-06-26实用文

  区域行政方面的知识,大家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区域行政的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区域行政的论文【1】

  [论文关键词]

  区域行政 教育资源配置

  [论文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扩散与转移逐渐加快,为此如何合理配置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就成为目前社会和教育界一个重要问题。而在区域内行政和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又具有什么关系?为此,本文从区域行政的角度来探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随着高等教育资源的扩散与转移,触发我们研究出公共行政学研究中的一个盲点,即对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对应的区域内政府间关系的建设与调整。因此,对政府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调适政府管理行为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

  一、区域经济、区域行政与高等教育资源的扩散与转移

  刘君德教授通过对中国行政区划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行政区经济”概念[1]。他指出,中国行政区的经济功能十分突出,地方政府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驱动下对经济进行了不合理的干预,使得区域经济行为带有强烈的政府行为色彩。在内外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这种政府行为极易演变成地方本位主义和保护主义,从而导致“行政区经济”的区域经济运行状态。总之中国的区域经济更多地表现为各地方之间相互分割与竞争的地方保护主义。

  中国区域行政的研究虽是作为一门新学科而诞生,但归根到底源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区域行政管理就是源于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上的政府管理活动,是在区域经济的自然发展冲动不断被民族国家或行政区划的法定边界限制、被政府干预行为挫伤的背景下,政府间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而进行的合理化的关系构建与行为调整。

  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并不合理,一些中心城市聚集了数量较多的大学,而周边地区或者说区域内对于高等教育资源来说是稀缺的,这就直接带来了经济和居民素质的差异,并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行成不良影响。这限制了其享受高等教育资源的路径,为此迫切希望高等教育资源能辐射本地,基于此,它们纷纷通过各种手段接近高等学校,并提出分享高等教育资源,而高等教育资源本身具有扩散和转移的特点,特别是向区域内扩散和转移。随着经济发展,高等教育资源在区域内合理配置提上了议事日程,通过教育资源扩散、转移与共享,在区域内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二、区域政府组织的教育资源配置职能

  目前我国区域通常与一定行政区划相联系,各行政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活动都必须接受上一级行政区域组织的领导,在不违背上一级行政区域组织的原则下制订本区域相应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教育发展规划,其具体职能如下:

  首先,国家主导,政府推动协调功能。由国家主导、政府推动制定的区域教育发展规划,首先表现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通过法律、政策、经济等各种手段,对教育实行宏观调控,使教育资源在总量上和结构上实现均衡配置。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需要通过政府推动来实现区域教育协调发展,还必须逐渐通过区域内各教育主体的互动和市场机制共同实现规划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教育职能也将从主导和推动,转向进行宏观调控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上,对区域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协调,引导区域内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其次,区域行政主体的互动功能。由于区域教育拥有多个行为主体(行政主体),教育规划也必然是主体多元化,各主体为了自身利益必将出现分歧和冲突,导致在政策、措施和实施步骤等方面难以达成共识。由谁来组织制订规划,如何保障规划的实施,如何协调规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等。为此就需要区域行政主体的互动协商来达成共识,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推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合作互利的方式共享人力资源,发挥不同的优势培养各类人才,谋求区域教育和经济的顺利发展。

  再次,发挥市场和政府的联动功能。在行政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是新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新公共管理中,政府应该是一个安排者,至于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完全可以通过合同承包、补助、凭单、特许经营等形式由私营部门或社会机构来完成。但在教育领域,作为公共物品的教育,通过市场选择提供给社会和公众时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必须要依赖政府做出新的制度安排,才能最终得以解决。基于这种理论的影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规划的总体教育发展目标以及教育发展战略,实行宏观调控,影响教育市场活动,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则引导教育的系科和专业设置,带动教育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重新组合,从而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区域行政的高等教育资源职能重构

  随着高等教育资源的扩散和转移,高等教育资源突破了行政区划界限,这给区域行政在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上提出了新问题,如何合理配置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就成为区域行政理性化的重要标尺。

  首先,引入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教育领域也开始利用市场机制来增加教育供给,这一过程首先是从非正规教育培训开始,然后逐步向正规学校推进的。实践证明,引入市场机制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既解决了高等教育资源资源短缺,又能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推进制度创新,消除高等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性障碍,增加了教育资源总量,改善教育系统的整体活力。因此,为了使高等教育资源更加合理配置,需要引入市场机制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

  其次,消除区域行政教育体制障碍。长期以来,不同区域在追求各自目标的过程中,经常发生利益矛盾或教育冲突。比如,区域间争夺经费、师资和生源;区域间禁止学术交流、限制教师外流、封锁业务等等[10]。区域教育资源的结构性短缺还带来了各种弊端,因此,区域教育规划必须为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界限创造条件,使各类教育事业规划服从区域经济发展大局[11]。要努力消除区域教育的体制障碍,破除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形成灵活的运行机制。首先是要消除各个教育行政区域内部的行政性市场壁垒,促进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有序流动,同时也是适应国家户籍制度改革的需要,必将全面推行义务教育的“居住地责任原则”,从而有力促进区域内部的教育均衡化发展[12]。

  再次,分类管理。教育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本身并不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属于公共物品,需要政府的积极进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保证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行,可从社会团体、学生家庭及其他可能的渠道筹集部分经费。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就是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专业和学校上去[14]。因此对高等教育资源要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宏观调控给予那些在学业上达到标准却无力支付学费的优秀学生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促使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合理。

  最后,建立评估制度。对于区域行政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是否合理的评价,就需要建立一套监督与评估体系。监督与评估的组织须要由区域内各行政主体共同协商成立组织来执行,并与区域行政决策、执行的组织脱离关系,以保证客观和公正。应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及专家,在已经开展的学科评估和专业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综合评估办法和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进行综合评估。

上一篇:关于行政的论文精选下一篇:行政助理工作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