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归因倾向关系的研究论文

2020-06-26实用文

有关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归因倾向关系的研究论文

  一、引言

  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历来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已有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普遍体验着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吕峰、朱孔香的研究显示大学生焦虑状态检出率为38.52%;社交焦虑受到性别、年级、文理科、生源地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彭纯子、燕良轼等人的研究发现男生与女生的社交焦虑水平差异不显著; 理科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文科学生;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都明显高于大四学生。彭纯子等人的研究发现男生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城镇大学生更为突出, 城乡大学生在社交焦虑方面没有区别。

  归因方式指个体对事件发生的原因习惯上倾向于做出怎样的解释。海德认为,人们对过去成功或失败主要归结于情境的原因和个性倾向的原因。情境归因是把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归为外部力量,如环境条件、社会舆论、企业的设备、工作任务、天气的`变化等;个人倾向归因是把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个人的自身特点,如能力、兴趣、性格、努力程度等。已有研究发现,社交焦虑者总是害怕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在社会交往中他们往往关注寻找社交情境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威胁性的信号,并对这些信号进行消极地归因。如他们趋向于将别人皱眉头、打哈欠等中性的信号进行消极的认知,即认为这是他人对自己的讲话方式或谈论主题感到厌倦、烦躁的表现,并进一步进行自我归因,认为自己缺乏吸引力是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虽然探索大学生社交焦虑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是一些研究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并且已有对社交焦虑产生机制的研究多关注性格、社交技能、自尊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关于个体认知因素尤其是归因倾向对社交焦虑产生影响的研究比较少,归因的方式不同将直接导致积极、消极认知方式的出现, 而个体的消极认知与社交焦虑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此,本研究拟考察大学生归因倾向对社交焦虑产生的影响。

  二、方法

  (一)被试

  随机选取山东师范大学459 名学生, 其中男生212 人, 女生247 人, 平均年龄22.5 岁(SD=1.372);其中文科214 人、理科245 人;301人来自农村,157 人来自城镇。

  (二)材料与工具

  使用交往焦虑量表(IAS)测试被试的社交焦虑水平,共15 项,5 点计分(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本研究中IAS 克隆巴赫=0.811(分半信度系数),信度良好。

  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共24 项,六点计分(-3=很不同意,3=很同意),含内控性(I)、有势力的他人(P)、机遇(C)3 个分量表。本研究IPC 克隆巴赫=0.745,信度较高。

  (三)程序

  对462 名大学生进行小团体统一施测。共发放问卷462 份,有效问卷459 份,所有问卷当场回收。

  三、结果

  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为分析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一般特点, 进行性别、学生来源、文理科等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主效应显著F=4.09,P<0.05,=0.05;女大学生(M=45.67,SD=8.61)的社交焦虑显著高于男生(M=44.27,SD=9.19)。来源的主效应显著F=4.33,P<0.05,=0.05; 农村大学生的社交焦虑(M=45.63,SD=8.92)显著高于城市的大学生(M=43.88,SD=8.78)。性别、来源与文理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为分析内控性、机遇与有势力他人与社交焦虑的关系,进行简单相关分析。

  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在控制了性别、来源、文理科的影响之后,探查内控性、机遇与有势力他人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内控性、机遇与有势力他人对社交焦虑的预测系数R2 为0.138,即内控性、机遇与有势力他人可以解释社交焦虑13.8%的变异。在进一步控制了内控性、机遇与有势力他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后(调整后的预测系数为0.134)仍然可以解释社交焦虑13.4%的变异。

  四、讨论

  研究发现, 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体验到更多、更严重的社交焦虑情绪,这一特点不因年级和文理科的影响而改变。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在于男生的社交技巧更多些,交际范围更广, 男生的社会角色使他们在人际交际过程中更主动; 已有的相关研究也发现女生的交际圈子更小, 人际互动的情感卷入程度更深,对外的排他性更强;相比较而言,男生的交际圈子更广,人际互动的情感卷入程度更浅,群体对外的排他性更低, 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女生社交焦虑水平相对更高的现象。此外研究发现农村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显著高于城市的大学生,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可能由于农村大学生来到城市生活环境有所变化,原来生活环境中交际圈相对稳定、狭小,封闭,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交际圈的扩大要求更多的社交技巧,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挑战。

  相关分析显示, 内控性与机遇(有势力他人)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如果个体认为生活主要由自己控制则机遇(有势力他人)对自己的影响较小; 机遇与有势力他人高正相关表明大学生认为有势力他人往往与机遇紧密联系在一起,当有势力他人帮助个体时,则机遇较多。

  回归分析显示, 内控性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即大学生内控性得分越高,其社交焦虑越低; 那些认为生活更多地受自己控制的个体在社会交往中体验到更少的社交焦虑;而与之相反,那些认为生活自己无法控制,有势力他人或者像机遇、运气这类不确定因素更能够影响事情成败的个体在社会交往中体验到更高水平的社交焦虑。这与已有研究也是一致的。

【有关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归因倾向关系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解构与神学关系的研究进路论文

2.试析大学生工作价值观与择业倾向关系之研究论文

3.大学生社交礼仪论文

4.有关社交礼仪论文

5.有关社交礼仪的论文

6.移动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论文

7.有关土木工程的研究论文

8.有关会计专业的研究论文

上一篇:培育高等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论文下一篇:试析林语堂的人文情怀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