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教书和育人上,育人该是第一位,教书第二,所以教师不能只是一个教书“匠”。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把别人的东西讲给孩子们听,会管住孩子,就是一个好教师。他们仅仅把教育看成是一种传递,看不到或不承认教师劳动的创造本质对人的精神生命发展的促进、丰富和创生。今天的我们必须改变“教育是以知识传递为主”的传统观点。不能只做个教书匠。读了管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我更加明白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和智慧感的教师。
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指引,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教师。里面对教师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给一些教师指明了方向:一些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
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为学生享受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和谐发展的理想空间。
你不能选择教什么样的学生,但是你可以改变学生。
教育,是面对有生命的事业,它永远不可能被机器所代替。因为课堂是活的,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兴奋点,面对同一对象或事件,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如果教师能够把教学的重心放下去,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干什么呢?他要捕捉这些信息,梳理这些信息,并形成新的教学推进点。整个课堂,教师要不断地接受新的信息,特别是来自孩子们的信息,接受智慧的各种挑战。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才有教育的尊严和快乐,才有成功的感觉,他走进课堂和走出课堂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然而,现在很多人仅仅把教育看成是一种传递,看不到或不承认教师劳动的创造本质对人的精神生命发展的促进、丰富和创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的价值被异化。现在教育规划纲要呼唤创新,就是要把创新这个核心词还给教育本身,还给教师的劳动,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享受智慧的挑战,享受创造的欢乐;让孩 子享受成长的欢乐。这样的课堂才是人的课堂,而不是物的课堂。这样的教师才不是“匠”,而是名副其实的“师”。
更进一步而言,创新其实应该渗透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而不是简单地把它作为一节课,作为一种活动,以创造技能技巧的培养为主。用培养技能技巧的方式去培养创新人才不行。创新人才需要思想的自由、个性的独立,以及对探索始终不倦的兴趣。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中,只有营造这样的环境,创新人 才才会迸发出他的创造活力。
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项工作固然需要经验的支持,更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是否具备专业水准正在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以完成。可以肯定地说,一个爱敲教鞭的教师还不具备专业水准,一个爱发脾气的教师也不具备专业水准。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他们能从多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能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找到教育的契机和力量。
不做机械教育的老师,不做遗忘学生需求的老师。
一个真正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深刻的,不只关注今天,更关注明天;不知关注其智力,更关注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关注其创造。用激情和思考点燃生命,放飞梦想的地方。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灵魂跟生命。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1.不做教书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