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供需双方仍需努力论文
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银行业贷款增幅放缓,信阳市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逐渐凸显,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和实体经济贷款难问题并存。
基本现状
成因分析
风险管控难度较大,加重银行惜贷心理。在“三期叠加”宏观经济形势下,企业经营困难加剧、资金链趋紧、贷款违约概率加大等特征被放大,造成基层银行业信用风险的上升。突出表现在“三个集中”,即机构集中: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风险管控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中,超过60%的中小银行不良贷款出现“双升”;区域集中:信阳10个县区中,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上升的占50%,不良率超过4%的占70%;领域集中:抗风险能力能力差、贷款违约率高、逆经济周期能力弱的中小微企业成为信用风险的高发地带。3月末,该市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上升5961万元,不良率突破3%良好银行的标准。由于信贷业务同银行的考核机制、绩效机制相衔接,一旦出现不良贷款,职员将面临职业前景堪忧、无限期追偿债务的困境,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惜贷、慎贷心理被迫加重。
信贷管理体制欠佳,限制信贷投放节奏。在目前大型银行普遍实行授权授信政策统一、资金管理办法统一的背景下,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县域机构在信贷审批权上缺乏话语权,金融资源“路径”依赖倾向明显,银行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杠杆效应未能显现。例如,作为促进该市经济转型和产业优化的县域茶产业,由于基层行贷款审批权有限,使得接近65%的茶企业的信贷投入接近空白。“农字头”行社由于历史包袱重、改革压力大、经营体制不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对贷款更是慎之又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传统的信贷标准、风险管控、经营管理等方面已形成稳固模式,偏好支持拥有有形物质资产的行业,而对增长迅速、前景广阔、社会效益高的`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等轻资产、重技术的新兴产业“望而却步”。3月末,该市银行业贷款增量、小微贷款增量同比下降显著,分别减少4.8亿元和13.9亿元,其中水电行业、公共管理行业的信贷较去年同比下降幅度超过4%和57%。
金融创新能力不足,集约经营水平较低。该市银行业业务品种较为单一,部分中小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仅限于网银、代销理财、短信提醒等基础业务,存款利差占据经营利润的95%以上,金融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与实体经济与日俱增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严重不匹配。该市实体经济的融资结构单一,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民间融资等途径,在低成本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信托开发等领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由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甚完善,大企业大项目较少,在对银行业创新逆向激励的推动上作用不明显,且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人员设备趋于老化、贷款“三查”流于形式,集约化经营水平较低,在实现“金融供给催生金融需求、倒推实体经济发展”上困难较大。 对策建议
保量提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支持重点项目发展。以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抓手,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加大对地方“30高30强”企业和龙头企业的信贷扶植力度。二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加大农村地区“三权”抵押的试点推广工作,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三是落实专项信贷政策。做好定向支持工作,及时化解担保圈、担保链风险,对出现资金暂时困难的项目、企业,要“抱团取暖”,不压贷、抽贷、断贷。
坚守底线,严控信用风险扩散。一方面要常怀“忧患心”,守牢底线。突出加强信用风险防控,进一步发挥“政司银企”联动化险工作机制的作用,化解突出矛盾,加强风险监测,前移风险防控关口,积极争取上级行在不良资产核销、处置工作上的支持。另一方面,要保持“平常心”,标本兼治。按照“真实反映、加快处置”的基本思路,建立起更加科学、更符合当前实际的信用风险防控考核评价机制,更加关注资产质量是否真实反映、更加关注不良贷款上升背后的信贷管理问题、更加关注在不良处置中是否尽责,更加关注信贷文化的建设。
分类施力,增强金融生血再造。继续发挥国家政策性银行以及国家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在基础设施以及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等建设中的投融资主渠道作用。支持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村镇银行拓展金融服务空间,特别是发挥它们在服务中小企业以及小城镇建设的积极作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激发市场主体的动力和活力。持续改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充分发挥资本管理对业务发展的支撑和约束作用。
强化责任,改善区域金融生态。通过行政手段,做好全社会的信用指标体系、诚信考评制度和资信评级信息披露共享机制,提高社会的诚信意识。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和个人,将严格依据有关法律追究其法律责任。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是破解贷款难的有效途径。政府应支持在发展成熟的各类担保机构,以增强控制风险、分散风险的能力。同时,积极发展民间担保机构,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担保体系建没。
注重创新,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在负债端,改变单一依赖存款的生存之道,积极审慎拓展中间业务,以增值服务和良好的客户体验稳定资金来源;在资产端,总体考虑安全性和效益性的平衡,建立存款保险费率动态目标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自身网点、人员、后台和流程优化,尽可能降低经营成本。坚持走区域化、特色化、精细化发展道路,深耕本地市场,严格市场定位,深挖区域潜力,服务区域内特色农业产业,自觉贴近农业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精细营销和为农民量身服务的能力。
【信贷供需双方仍需努力论文】相关文章:
3.买方信贷业务论文
4.道德仍需灿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