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傲慢与偏见》有感(2)

2020-08-23实用文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4

  在这个假期中,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是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被英国著名小说家和戏剧家毛姆列为世界十大小说经典名著之一。

  这本书主要讲了达希两次对伊丽莎白求婚,第一次求婚,伊丽莎白拒绝他,是因为他讨厌达西的傲慢,也对他存有一定的偏见。“傲慢”、“偏见”,毋庸置疑的两个贬义词。他们之间既然存在这种偏见就不可能得到理想的婚姻。所以达西第次求婚的态度就有所转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两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主人公伊丽丽莎白是一个聪明机智,有胆识,有远见的女孩,是伊丽莎白用她聪慧的头脑来告诉我,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没有爱为基础的婚烟是不美满的。

  所以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些话就改变自己的决定,幸福要自己去经营。我们不要在失去后才知道珍惜,也不要一直苦于执着而不放手,所以为了幸福而勇往直前吧!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5

  阅读一本书,走进一个世界。

  在《傲慢与偏见》向我们讲述的以十九世纪英国乡村生活为背景的故事中,我们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男女主人公的故事如何浪漫,而更应该看到那个时代的现实,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这之间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傲慢与偏见》一书主要讲述女主角伊丽莎白与男主角达西间产生误会,随后误会化解,两人最后走到一起的故事。的确很罗曼蒂克,一个美丽善良有气质,一个英俊高贵又富有。但仅说这是一部喜剧绝对不够,里面喜剧性效果的反讽才是书的精髓,因此我们说《傲慢与偏见》是一部爱情小说,更是一部世态小说。

  书的开头就让人发笑,班内特太太听到新搬来以为有钱的绅士宾利先生,想到可以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过有钱人的生活时那股现殷勤的兴奋劲是在令人无奈。当自己的大女儿简和宾利好上时,班内特太太简直把宾利夸到天上,她日夜想着女婿每日五千英镑的收入,似乎女儿嫁的是钱而不是人。她在晚会上向自己的朋友和邻居大声炫耀,完全不顾女儿们的面子,出尽了丑。而当宾利先生离开不打算回来时,她便说自己多么不想她回来,还说就算一辈子不回来也无所谓。最后,在爱的联系下,宾利还是回来了,太太竟忘了自己说过什么,再次将对方捧到天上——这种爱财如命的姿态毫不遮掩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多么令人恶心。

  然而,班内特太太只是英国农村中的一位,在书中,在英国,在全世界,还有多少个班内特太太啊!如今那些让自己的小孩只和有钱人家小孩交往,见到有钱人家总将人家大夸一顿的的家长,又何尝不是另一群班内特太太,让人直感到厌恶。然而现实却是,拍马屁的陈词一套又一套,忙得不亦乐乎;被拍马屁的听得耳根痒痒也听得不亦乐乎。这一幕在生活中见的多了,在官场上更是成了规矩,饭桌上献酒献殷勤,饭桌下献钞票献美女,一个眼神传来,双方你懂我也懂,个个开怀大笑,其乐融融——多么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啊!大家一个个满面春光,办起事来“团结一致”——这是喜剧,还是社会的悲剧!

  最好笑的人物当然要数伊丽莎白的表哥柯林斯先生。如果说他在三天内先后向两个并不熟悉的女性求婚只为取个夫人不算出奇,那么他自炫自夸以及每小时一次的对凯瑟琳夫人的称赞就不得不让人发笑了。与班内特夫人不一样的是,柯林斯除了见人都要夸一顿外,还善于捧高自己,他对自己牧师的身份感到十分骄傲,遇人总是会声明自己是上层社会的人物。柯林斯不聪明,没有什么学问,仅仅靠着背熟了的词藻的嘴和赏识他的高贵夫人混入了上流社会。然而,这成了他骄傲的资本,在智慧的伊丽莎白面前,还自称见识广,学问深,不停她的劝告,最后碰了一鼻子的灰。好在他的心地不坏,接触的人也不多,最终日子过得也还平静。可柯林斯这个人本身的可笑之处是毋庸置疑的,对于他,能够幸运地遇到赏识他的人,仅仅是可笑而已,但世上有几个人有他那样的运气?不走运的柯林斯放到今天的社会,也就是那些自以为是,仅仅看了几本书,取得了小小的成就甚至连成就都没有就目不识丁,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以及那些空虚到炫富的富二代、官二代们,结果只会是可悲。

  多少没有学问的人就像麦穗,轻飘飘,高抬着头,昂首俯视一切。有学问的人就像麦粒,沉甸甸的都是智慧,低头沉思,默默钻研。麦粒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才对,而当下,那么多空心的麦穗受到追捧,那么多饱满的麦粒却不断受到质疑和盲目的辱骂。娱乐圈众多的明星中,有几个是实力派,不靠包装,不靠绯闻,不靠整容,不靠宣传出名走后?又有多少偶像派,凭着花拳绣腿的三脚猫功夫就被称为世界巨星的?而最近红火的一个节目,中国好声音中,多少个实力唱将,仅仅因为没足够的钱整容,没扎实的关系铺路,就被众多网友唾弃!现实版柯林斯的抬头,到底是个人的无知,还是社会的愚昧?

  有太多太多我们需要思考,社会不是一个人造的,一种人或者一种现象的出现,一定与社会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也许不能阻止事情的发生,但我们可以将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只有每个人的不断反思,才能使这个有些扭曲了的世界变得更好。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6

  俗话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为你生活在人群中,但人又偏偏是最复杂的东西,人的每一个行为都包含着复杂的含义,人的每一句话又常常包含着和话完全不同的指意,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甚至仅仅是为了在这个世界上平淡正常的生活下去,不被抛弃在人群之外,每个人必须去思考他人的行为,他人的想法,有时候为了他人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违反自己意愿的事情。可以说生活时时刻刻都像是在做一场博弈,和每一个人博弈,和每一件事博弈,很多人倦了,累了,认为这不是生活,这些为了和人打交道而深藏在心中的想法,和最后为了各种不同目的所作出的行为,最后沦为世俗。道德经第八十章说:“小国寡民,。。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其实是每个人在人生的一些阶段都有过的想法,远离人群,在自然中寻找生活的价值。(但为何又是一些阶段?因为人是一种很奇特的动物,在有强烈的逃脱世俗的欲望的时候,常常是失意的.时候,常常是被他人忽略的时候,而当你还在圈子里的时候,却乐在其中,其实这所谓世俗的一面其实早就印刻在人的本性之中了,否则微博,人人,facebook为何会获得如此大的成功?)但是你永远不可能真正地隐居山林,因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于是人们无奈的用超然与微笑的泥土一点一点的把寂寥与失望埋藏在了心里,可能在忽然间听到黄家驹用沙哑的声音唱出的往夕,你知道我这一生不羁放纵为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在寝室里放肆的大笑之后用眼角的余光看到那一片星空,亦或是在人群间看到那片长在图书馆顶层,那样傲然向上,却又在微风吹拂下,淡然自若,有意无意摆动的芦苇的那一刹那。那一层厚厚的土层松动了,那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又充满了你每一寸角落。但那仅仅是松动,生活还在继续,而你继续低下头和同学聊天,继续让低俗的笑话所产生的快感压制住那敏感的神经,继续向体育馆或者食堂走去,不管身边到底是否有人陪伴。

  但也有一些人用冷漠把自己和这个让自己失望的世界彻底隔绝,但是你始终能看出那冷冽的目光,亦或是满不在乎的笑容下那丝渴望与失望。你知道,其实你一直都知道,他们并不快乐。

  所以在这个无法避免,也无法改变的世俗社会中(当然这个世俗并不是贬义词,它是中性的,陈述一件客观事实),逃离和冷漠,还有对世俗的唾骂和鄙夷,都不是生活的成功者所应该做的,但什么才是生活的成功者呢。接下来进入正题,不得不说,傲慢与偏见与我印象中,三砖块厚,读起来如嚼草纸一样索然无趣还带着一丝怪味的名着有很大出入。其中的精华便是语言,和对于细节的描写,那种故事情节如果让我来写,基本上就是香港壹周刊上张三家女儿跟人私奔了,李四家取了个帅哥女婿,等各种八卦,但是作者却能在这种很容易落入俗套的情节上,用幽默,轻松但始终充满理智的语言展开了对于各类人深度的描写。

  首先,不管要做坏事还是好事,理智的思维和对事物正确的理解是一切的基础,贝内特夫人和他的三女儿向我们很好地展示了,在思维不清晰的情况下,不管你到底在想些什么你的行为都会让他人觉得你极其尴尬,而且自己还会毫无所知,其实有些时候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犯下这种错误,只是在书中看得特别清晰,所以,多看看书,树立起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三思而后行是很重要的。其次,不出于真心,想隐瞒自己目的,或者让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而做出的行为在一开始的确是极为有用的,威科姆,和宾利小姐的确在一开始就博得了所有人的欢心,而大喜先生正是由于他的沉默寡言特立独行给他人留下了傲慢的印象。但是在时间的洗礼下,这种不直接且明显带有目的性的行为会给他人留下虚伪的印象,因为时间的点点滴滴总归会显露出你真正地想法,还不如大胆的向他人展现出那个带有缺点,但却真实的自己。也正是这样,伊丽莎白用自己的乐观和果敢赢得了真爱。

  最后,其实拥有一个队事物正确的心态(注意,是心态,不是理解,因为理解能让你看清楚事物的本质,但是没有拥有一个好的心态,你将会为此纠结很久,最后悲伤地还是自己),简的善良驱使她把没意见事物往好处考虑,这时她自身的行为自然而然而不是刻意的。微心的表露出宽容和大度,让所有人都喜欢她,而她自己也感受到了生命里的阳光,拥有这样的生活其实才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标,因为一个阳光的心态使你在不经过过多思考和纠结的情况下本能似的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其实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我们不不能够改变世俗,但可以改变自己,不是用违心的方式,比如吧自己与世隔绝,或者为了他人的想法或者最终博弈结果改变自己的做法,而是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阳光一点,生活还在继续。

上一篇:傲慢与偏见的读后感700字下一篇:落红飘香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