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教学教学计划(2)

2020-09-02实用文

九年级教学教学计划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各种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知道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

  ·列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体会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通过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物理规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通过学生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强调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定律。

  难点: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计算一些物理习题;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能是怎样转化的。

【教具准备】

  打气筒 单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刀具在砂轮上磨削时,为什么会刀具发热?

  学生回答:原因是通过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问题:在暖气片上放有一瓶冷水,过一段时间后水会出现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学生回答:变热,这是通过热量传递使这瓶水内能增加。

  老师引导:这些实例中,物体的内能增加了,是由其他形式能转化来的或是从其他物体转移来的,今天要学习能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新课教授

  1.自然界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

  提出问题:当今世界的三大产业是能源、材料和信息,自然界中的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着,你能说出能量的几种存在形式吗?

  学生回答:机械能、电能、磁能、内能等等。

  日常生活中的烧饭、取暖、照明、出行等都需要能量。我们所需要的'能量都是谁提供的呢?

  学生回答:煤、石油、天然气、电等等。

  进一步分析利用能源时需要发生的变化而引入能的相互转化。

  2.不同形式的能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设疑:

  演示打气筒打气,让同学们感觉打气筒外壁的温度变化。

  请同学解释所发生的现象的原因:活塞与筒壁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指出类似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请同学列举实例,并进行分析。

  举例练习:

  ①电炉取暖:电能→内能;

  ②煤燃烧:化学能→内能;

  ③炽热灯灯丝发光:内能→光能;

  ④把一铁块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说明内能发生转移。

  归纳: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

  3.能量再转移和转化过程中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

  ⑴机械能在转化过程中守恒

  演示单摆摆动过程:

  ①回忆机械能之间是如何转化的:重力势能→动能→重力势能。

  ②解释每次达到最高点很接近的原因:如果没有摩擦时机械能守恒。

  ③得到结论:最初具有的机械能=最末物体具有的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即总能量守恒。

  ⑵内能在转移过程中守恒

  把一铁块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铁块从周围水中吸收了热量使它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热水则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热量散失,热水所放出热量就等于铁块所吸收的热量。

  归纳:能量在转移过程中是守恒的。

  结论:大量事实证明,在普遍存在的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消耗多少某种形式的能量,就得到多少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多少热量(减少多少内能),低温物体就吸收多少热量(增加多少内能);克服摩擦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但能量的总量不变。

  以上规律是人类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直到19世纪,才确立了这个自然界最普遍的定律棗能量的转化守恒定律。通常把它表述为: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保持不变。

【小结】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1)能量守恒定律普遍适用。在形形色色的自然现象中,只要有能量的转化,就一定服从能量守恒规律。从物理的、化学的现象到地质的、生物的现象,大到宇宙天体的演变,小到原子核内部粒子的运动,都服从能量守恒的规律。

  (2)能量守恒定律反映了自然现象的普遍联系。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电灯发光跟电流有联系,电能转化为光能反映了这种联系。植物生长更不是孤立的,要靠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才能生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反映了这种联系。

  (3)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依据。人类认识自然,就要根据种种自然现象,总结规律,能量守恒定律就是人类总结出的规律之一,而且人类认识的其他规律也必定符合能量守恒定律。1933年意大利科学家费米,在研究β衰变的过程中发现,能量不守恒。于是他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大胆预言了还有一种未发现的粒子,这就是现在已被科学界公认的中微子。这一事例说明了能明守恒定律,已成为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依据。

  (4)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利用自然的重要武器。纵观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历史,也是一部认识能量、利用能量、实现能量转化的历史。从原始人钻木取火,到水能利用;从蒸汽机发明,到电能的利用;从太阳能,到核能的利用。人类总是在认识、利用能源,逐步实现能量的转化。

九年级教学教学计划 篇4

  初三的教学时间虽然比较紧,但安全工作依然是学校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依据学校一直以来传承的安全教育理念,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相应的安全措施,现根据本班实际制定本期安全计划如下:

  本期在安全这项工作上总的目标是——加强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强化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提高安全能力,处处倡安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具体落实。

1、充分利用每周五的班会时间,向学生宣传讲解各种安全常识。

  包括人身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教育学生不和陌生人说话,独自在家不给陌生人开门,上、放学途中遵守交通规则,不吃发霉变质的食品,不到流动小商贩处购买零食等。尤其是本期我校在规范学生文明习惯方面特别提出了不能到流动商贩处购买无质量保证的食品,结合这一工作,加上生活中一些鲜活的事例和血的教训,教育学生一定要按照要求去好好落实。

2、利用教育环节中的契机,适时灌输安全思想,让学生从课内外都做到时时处处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我们新开设的地方课程就是一本帮助我们引导孩子如何健康生活,安全学习,珍爱生命的。在第二章安全与健康的学习中,我将积极组织孩子们好好学习相关内容,懂得机警应对陌生人,学会及时治小伤,了解喝水的学问,认识身边会伤人的电器。我相信,孩子们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来学习了这些知识以后,印象一定非常深刻,这样更富有教育意义。

3、既然要防患于未然,那就必须做好安全排查。

  结合学校开展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责任区域内的设施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除了安全检查记录表上所列的项目外,增加课间安全巡查,关注孩子是否做到安全、文明休息,不能出现拥堵、吵闹、翻窗台、往下乱扔废弃物等不良行为。发现问题按照程序逐层上报,尽快排除隐患。

4、继续坚持做好季节性流行病预防工作。

  把这项工作当成是常规工作的重点,严格把好体温关,确保对每个孩子的身体健康负责。

5、严格执行缺课学生追踪制度,清楚每个孩子的情况。

  对缺课的原因及时了解做好记录,并取得家长的协作沟通。熟悉学生请假制度,坚持按照要求不让学生单独离开学校,特别是午餐时间,绝不允许没有任课老师带出。

6、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在给孩子们宣讲安全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学习新的安全知识。

  关心时事,把最新的安全事态告知孩子,让他们形成一种安全责任,知道安全是每个人的事。弄清各种安全措施的实施方案,搞清流程,在事件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将问题解决,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特别要抓住学校每期进行的安全疏散演练契机,和孩子们一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使演练效果一次比一次好。

  安全不是挂在嘴边一句口号,安全也不是写在纸上一些措施,只有真正地按照计划落实才能收到实效。说得好还不如做得好,因此我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孩子们一起努力继续开创我班“无一例安全事故”的辉煌战绩。如在计划中有未尽事宜,将在实际中完善、提高。

上一篇:有关教学计划汇编6篇下一篇:有关九年级教学教学计划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