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6)

2020-12-31实用文

社会实践报告 篇7

  实践内容:变形记——与妈妈互换的一天。

  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得到,什么是付出,什么是爱,什么是感恩,什么是成长……我就这样默默接过了,并将时刻在心间温习,我会感谢,感谢这生命中的所有,让我如精灵般自在飞舞。

实践过程:妈妈永远坚韧挺拔如一株高傲的木棉,我坚强的母亲,在那之前我从没想过妈妈她过着如此艰辛的生活。在你面前,我开始模糊自己,我失却言语,我一生的岁月在你面前如同无有。有这样一位妈妈,我很幸福,很感动,你给我太多。我愿长成像妈妈你一样的女人。我开始体验妈妈的一天(负责二十几人的伙食)……四点多钟妈妈就起了,见我在熟睡她本不愿叫醒我,我还是揉着惺忪的睡眼无精打采的跟了出去。第一项任务是买菜,妈妈骑自行车载着我大街小巷穿行了大半个小时才到菜市场,妈妈说菜市场太脏乱,让我在外面等她,半个小时过去了,我看见妈妈载着满满一袋出来,汗水浸湿了衣衫……好不容易回到住的地方,没有片刻休息,开始第二项工作理菜,我和妈妈一起把买回来的菜清洗整理。。看着妈妈熟练的摘菜,切菜,再看看妈妈粗糙的双手,那是妈妈同生活抗争留下的印记。第三项工作烧菜做饭,我把切好的菜猛地倒进锅子里,不想锅里的油溅了我一身,妈妈心疼地为我擦拭身上的油渍,说什么也不愿再让我倒腾了,让我躺床上好好休息休息。。我静静的躺在床上,听着厨房传来“呼哧哧”炒菜的声音,感受着充斥整个屋子的油烟气,再看看这个巴掌大的地方,这就是我的妈妈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一个人,在外地。妈妈,以后要小心一点啊,过马路的时候要注意安全,炒菜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自己烫伤了啊,寂寞了,孤独了,受伤了,就跟女儿讲啊,这一刻我只剩眼泪,我别过脸去……。一直到十一点钟妈妈像变魔术一样准备了满满几大桌饭菜,妈妈给我端了一份进房间吃,她说工人们太粗鲁,怕我受不了。她总是这样,时刻为我着想,用她的羽翼给我守护着一方纯净的天空,而她的羽翼已不再洁白,可我知道它依旧温暖也将是我永远的依赖。。吃完饭,工人们都去休息了,妈妈开始收拾满桌的剩菜残羹,我抢着要洗碗,妈妈说太脏了,我说我这次过来不就是想帮你分担么,妈妈说她的宝贝女儿能来陪陪她就已经很开心了,就怕不能好好照顾我,她一点不累她总这样说。好不容易到午休的时间,我躺在妈妈的身边,看她微眯着眼,她是真的累了。在她身边我总是很安心,我不停的说话,妈妈说,我和哥哥给她带来了数不尽的欢乐,

  我讲我们的从前。两个小时过去,妈妈又要开始准备晚餐了,这样繁琐乏味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妈妈的不易,妈妈的坚持,妈妈的希望,把感恩当路牌,我想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坚定地!打理完一天的工作已是晚上七点,妈妈带我去书店看书,后来又带我去公园学跳舞,这是她每天繁琐工作过后的固定习惯,我很惊异,妈妈身上带着一股神奇的魔力,她总能把平凡的生活填满。我感谢我的妈妈,你给我力量,教我做人的道理,给我良好的学习环境,我学会了平静的看待生活,理性的活着,活得自由且随性。

社会实践感悟:各种生活的艰辛让我看到现实的残酷,因为是妈妈的女儿,因为得到很多,因为做的还不够,所以想更努力,更完美一点。什么都在长大,心情也在长,看到这个世界大又不大,这个社会是或不是。不想多想,不想多说,真的不是矫情,只想做真实的自己,那对我太重要。还记得从前写下的誓言,埋下的梦想,怕被人发现,怕被嘲笑,所以小心翼翼的藏起,一不小心会被我丢在脑后,现在心鼓鼓的,那些有关梦想,一个一个跳了出来,还好勇气还够,我的播音主持梦,我的作家梦,我的导游梦,我的演讲,我的幼稚园,我的国王……所有我的梦想,我亲自护航,为他寻找方向,找到停泊的港口。我要说,请让我说,趁现在还年轻,还有想飞翔的冲动,重要的是,还有那么多爱你的人给你飞翔的翅膀。我知道,这一路会有跌撞,会有很多猪,在你奋力飞翔的时候嘲笑你的愚笨,你得让他们看看,他们当时自以为是的聪明者姿态会被我一拳击碎。每实现这一个梦想,我会亲自为自己加冕,我尊敬的王后!

社会实践报告 篇8

  XX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周村长自74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10000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的全部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全部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十分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全部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爷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儿女过点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来说,村子应属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关键在于和韩国合作的200亩高效田,其实这对村里既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又是一种劳动力的利用。韩国人出种子,出技术,村里出劳力,出土地,收获后,韩国人回收全部果实和种子,付给村里的报酬只是收益中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还规定村里不得留果留种,否则将受重罚。这完全是一种劳动力的欺骗,可是以我们的知识就是无法掌握其中的技术关键。而我们为了这笔可观的收入,还必须甘受韩国人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试想假如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能掌握韩国人的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全部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全部。村里将远比现在要富裕!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

上一篇:精选教学计划锦集四篇下一篇:关于社会实践报告模板锦集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