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总结4
我校开展“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法”活动以来,自我感觉有一定收获,现把自己的记录与心得写出,与各位同仁共勉,不足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快速高效阅读法的主要观点
快速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阅读领域的革命。它是以现代阅读学、心理学、脑科学、语言学等科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以开发人的左右脑智力为核心,以全面发掘和调动人的身心资源为主体,积极而富有创造性地快速吸收和处理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快速高效的阅读教学所产生的“效率意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二、快速高效阅读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阅读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快速高效阅读法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快速高效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与效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
长期以来,学生们用传统方式读书,水平停留在五十年代前的水平上,所以传统的阅读将面临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人生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人们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人们理解能力的挑战。因此,在信息时代,面对剧增的知识、信息,如果不能高速度、高效率地读书、学习,不用说建设四化,就连生存也难以保障。将来不管传递信息手段多么先进,阅读始终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我们如果仍因循守旧,不思变革,就难以跟上形势发展,所以说,快速高效阅读教学的出现,顺时代,适人心。
三、快速高效阅读教学法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快速高效阅读法是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等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并结合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而成的,是以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水平从而最终达到提高阅读效率为目的的一套阅读训练方法。
1、充分利用学生竞争心理,用计时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效率感。
学生阅读速度慢,不一定都是由于记忆能力低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因此,充分利用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心理,用计时训练法,增强他们的紧迫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快速高效阅读过程中,由于有老师为训练准确计时,然后按统一答案和评分标准给每个人判分,这样就可根据阅读的量(字数或段落)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与效率这三个数据。根据这三个数据,把阅读训练搞成竞赛形式,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由于这种训练时间是以分秒计算的,一开始,学生的心情就是兴奋的,思维是高度集中的,不容许有拖拉疲沓现象,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紧张作风。同时,由于在阅读中要加强记忆,思维活动空前活跃,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加强。
2、探索阅读规律,实现阅读训练规律化。
要达到快速高效阅读的目的,必须把握阅读的规律。只有有了规律,再加以系统训练或强化训练,使学生形成技巧,才可以在精读理解中既快又准。有了规律,根据教育学上的定势原理,让学生把这些规律在脑海里强化记忆,形成固定的阅读程序,就会使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加快。
根据定势理论,快速高效阅读法把阅读过程基本固定为七项内容:
(1)标题;
(2)作者;
(3)出处;
(4)基本内容;
(5)文中涉及的重要事实;
(6)文中特点及有争议之处;
(7)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及读后启示。
每次阅读时,都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久而久之,这七项内容在脑子里就形成了“定势”。只要阅读,就会自然地、习惯地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这七项内容中,不但有一般记忆,还有思考、理解,所以在阅读速度提高的同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3、个别突破,整体推进。
实践证明,诸如阅读训练、快速归纳段意训练、快速提炼中心思想训练、快速辨析结构与思路训练、快速鉴赏艺术特色等能力训练,都是可以实现量化的。借鉴相关学科原理,克服影响速度与效率的弊病。
关于朗读与默读。人们阅读过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朗读,即看到文字,读出声音,再由声音在大脑中转换成意思,达到理解;另一种是默读,就是看到文字直接在大脑转换成意思,直接由文字来认识意义,所以,默读速度要比朗读速度快得多。
阅读时,不要用手指指着读,用手指着一字字读,眼睛停顿时间长,且每次停顿时,读的材料少,因此,阅读量就少,影响阅读速度。所以,要尽量争取每次眼停时的识字量。
阅读时不要摆头,有的人由于情绪紧张或习惯使然,或苦思不得其解时,往往出现不自觉的头部摆动现象,这种多余的动作只会影响阅读速度。
快速高效阅读教学法一直是在中学研究进行的,在小学阶段实行,他们还只是一个尝试,但是,通过他们的应用课型观摩,让我们感受到在小学阶段实行快速高效阅读教学法,虽然有一定难度,但也是可行的。在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方面,快速高效教学法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我想快速高效阅读教学法是有艺术性的,其探索是无止境的。只有精心钻研,大胆尝试,掌握规律,循序渐进,才能确保其顺利实施,并最终取得成功。
阅读教学总结5
我对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已有两年了,认为教师要指导好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帮助学生打好阅读基础
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打好阅读基础呢?
第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增加积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运用多种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①提问法。教师在上新课之前,有针对性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②板书法。教师设计巧妙、有趣、有启发性的板书,也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③运用多媒体法。教师可用直观性较强的幻灯片放映课文其中的一些片段,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激疑”,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3)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也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4)课文阅读可延伸到课外,推荐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第二,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由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构成。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基础部分,由认读、感受、了解、记忆和速度等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在阅读实践中,这五个要素缺一不可。阅读水平的高低是由阅读能力的强弱决定的。阅读能力有四个层面:即:识记、初通,感受、理解,欣赏、质疑,迁移、创造。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方法,可以用对照阅读法、读与思结合阅读法,分析阅读法,类比阅读法,联想阅读法和质疑阅读法等。
第三,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阅读素养有:阅读理念、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要确立新的阅读理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阅读能力,掌握多种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指导学生理解阅读教学的原则
(一)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的原则
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到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
(1)模仿。在初学写作阶段,模仿不但是可以的,而且也是必须的,不断地练笔,模仿各种类型的名家优秀作文,采集各家所长,广泛吸取多种营养,进而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2)借鉴。就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吸取他人文章的长处。是发展学生写作能力、创造能力必经的初级阶段,在阅读教学中,遇到适合借鉴的文章,要及时地使“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
(3)撷取、扬弃、创新。撷取是从别人的文章和著作中采集有用的材料,为我所用。扬弃,指自己写出的文章是对别人文章的精华部分的继承,筛掉糟粕部分。创新指在保留别人文章的长处时,勇于探索,写出文章的新特色、表达作者的新思想和心中的真实感情。
(二)阅读教学注重整体感知的原则
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养成自觉的整体感知习惯。常用的主要方法有:
①朗读法。在放声读课文时,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②概括法。学生通过默读对所读材料有所了解,能很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三)对话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并重的原则
(1)对话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可见对话阅读的重要性。有效的对话阅读,不仅以学生为主体,而且教师要发挥引导和促进的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取得成功的对话。
(2)个性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话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必要时做好学生的阅读引导,使学生有个性的阅读,读出自己的正确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