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总结(2)

2021-06-13实用文

高中语文教学总结 篇3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因为它包括了语言文字知识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实践活动,并创造语文实践活动成果的训练内容,是一门分支广、范围宽、实践性强的综合学科,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素质探索、审美、创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语文是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与能力。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理解教材。

  (一)运用研究性教学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学起来本应得心应手,但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受到教师影响把语文当作政治课来学,一些纯美的文学的东西都被冠以政治的高调,令学生越学越无味,主动学习更无从谈起。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传统的教学中,往往误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误区。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如竹筒倒豆般地被动学习,思维往往局限于单一的形式,解惑能力往往被弱化甚至被“消化”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创新教学,有利于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由局限到全方位的转变。一是设置疑问,多问几个为什么。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忘记了谁是课堂的主人,而在课堂中以主人的形象自居,命令学生这样做,那样做,或命令他们不许这样,不许那样,令学生厌烦至极,主动学习更无从谈起。最终的结果是学生的天性被扼杀,主动学习的能力逐渐消失。学习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一种责任、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乐趣。要确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做的,不是单纯的传授给他们知识,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去掌握知识,在这个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欲望,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而要做到这些,就要运用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总之,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

  体地位,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尽一切努力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差异普遍存在于学生中间,它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况:冲突和共享。学生之间会因为差异而形成冲突,但是如果引导得好,学生则可以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封闭性的阅读教学,它的缺点是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加大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感染。同时,努力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创造性地组织阅读教学,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彻底摒弃“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的狭隘阅读观,而是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在教学实际中,

  我们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努力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是很困难的。同样,不管是哪种文化现象,资料中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要让学生知道,只能拿来作为参考,拿来启发个人思维,努力拓宽阅读视野才是重要的。其次,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不能以科学为本,而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氛围才行。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其次,大胆创新考试形式。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必将催生一个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观。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能够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长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学会分享与合作,能够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还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总结 篇4

  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近几年,我们的语文课打破了“一本教材教到底,一张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理念,上升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创设者。尤其是现代媒体的综合使用,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语文教学也开始逐渐活起来,靓起来。今天我想就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一、课前3分钟创新表演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关注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课前3分钟创新表演,能较好的拓展学生知识面,积累写作素材,锻炼设计能力,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能满足学生萌动的表现欲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自觉参与。表演内容的选择非常广泛,但力求要和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可以讲一个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伟人的故事;可以配乐朗诵一首中外名诗或一篇优美散文;可以讲一句我最喜爱的名人名言;可以讲述自己成长经历中印象最深、最受教育的某件事或某个人;可以以“环保”、“奥运”等为话题演讲;可以讲我最喜爱的一本好书、一位作家;还可以对对联……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为了这3分钟的创新表演,往往要花上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准备,从材料的搜集、筛选、准备到课前展示,这实际上就是学生充实自我,提高进步的过程。3分钟的表演,为学生展示自我,发挥特长,创造了有效空间。每天的课前3分中,同学们都能欣赏到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表演内容,在欢声、笑声、掌声中获取知识,增长技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极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

二、常备课堂PK战

  记忆是任何学习的基础,且中学生正处于记忆力最旺盛阶段。语文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积累,培养语感,鼓励多读,多背。规定初中阶段背诵古诗文不少于80篇。因此,可以经常开展“接背名诗佳句”、“课下注解”、“成语接龙”、“名家名段”,“经典格言”等比赛。各组选手抽签产生后进行现场PK。看谁在规定时间内背得最多。慢慢地,学生在每天晨读,课间聊天,回家路上,睡觉之前……逐渐养成捡拾零碎时间背诵的习惯。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古诗文和优美词句,而且还可培养学生背读,积累古诗文的好习惯。

三、巧设课堂竞技活动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善于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出符合不同层面学生参与的教学内容。如:哪些问题适宜抢答竞赛;哪些经典片段适合朗诵比赛;哪些问题值得进行现场辩论;哪些文章适合缩写,叙写或排练成课堂短剧……教师都应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实际去引导。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轻松、愉快、自信的参与到语文活动中来。

  记得在讲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复述美女蛇的故事;还让学生上讲台表演捕鸟的动作,班上几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顿时神采奕奕,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先肯定他们的积极性,可是因为过于紧张,“竹篓”翻了,“捕鸟”失败。同学主动帮他分析原因,吸取教训,鼓励他重试一次,结果第二次表现非常完美,得到全班同学的热烈的掌声,他从而也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

  这些竞技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主动意识,进取精神,锻炼思维,提高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作业的创新与延伸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特别是农村校,过寄宿生活,课外资料又少,这些原因往往造成学生的视野狭窄,语文水平低。课外的补充就显得重要了。教师就要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因此作业的设计尤为重要。简单抄写性和重复性作业最好不留,最好多设计一些课外知识的补充,扩大学生知识面。如:学孙犁的作品《芦花荡》后,引领学生欣赏孙犁“一字不该”、“惜墨如金”、“淡泊名利”这三则轶闻趣事,学生从中可以窥见孙犁高尚的灵魂和品质。同时,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孙犁的另一作品《荷花淀》,扩大阅读量,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每周一书,每月一报。

  语文课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要在学习中为学生打开另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天地。学生的所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上所获,还要课内带动课外,让课外成为课堂的补充和延续。

  每周一书,即每周全班同学都以某一话题为中心,完成一篇文章,然后经语文老师阅读通过后,由课代表装订成书,再由班里善于画画的同学设计制作封皮,这样每周一本新书就会如期而出。如:《智慧的故事》、《读后感》、《我最喜爱的一本名著》、《莲文化的魅力》、《请您聆听我得心声》、《让世界充满爱》等。学海无涯,学以致用,贵在持之以恒。

  手抄报是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形式之一。学生直接参与编辑、撰写、制作的全过程,深受学生的喜爱。每月要求学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和主题完成一张手抄报:比如教师节,庆国庆,绿色环保、迎奥运、交通安全、文明礼仪等。手抄报从资料的搜集、主标题的确定、报刊的整体设计、后期制作完成,能较大程度上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升阅读品位,拓展实践能力。

上一篇:【必备】高中语文教学总结四篇下一篇:秋季语文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