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所学的五篇都是有关于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阅读这些可以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这一单元的重点是:要求通过朗读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让学生从修辞、写法、用词、句式等方面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言。《安塞腰鼓》是一篇篇,优美的散文,以动人心魄的语言描写了安塞腰鼓表演的场面,让人感受到了强大的生命力。学习本课可以学习语言品味的方法、体会排比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场面描写、布局的方法、体会短句是使用的妙处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士的有益启示,要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结合本带的重点和本课的特点,我给本课设计的目标是:一、品味语言题和安塞腰鼓的特点。二、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本文是一篇散文,对散文语言的赏析是散文阅读的核心,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你品味语言,体会安塞腰鼓的震撼美。由于本文的写作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把体会的思想内容作为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为了完成本课的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用情景导入法、点拨法、诵读法等教学方法来进行本课教学。虽然新课程改革要求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教师在教育课堂中的引领示范是不可或缺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中我会在学生诵读和品味语言时给予学生适当的示范及方法的指导,从而规范他们的课堂语言,强化他们的阅读习惯。为此本篇课文的教学,我将分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安塞腰鼓》品味语言,体会思想内容。第二课时会另选三篇,让学生用从第一课时学的阅读方法自由阅读,交流展示。
四、教学流程
下面我主要说一说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流程。这节课我将从以下三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初识魅力
为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激活他们内心的生活体验,我叫以“打节拍的游戏”导入。
环节二,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这环节是将紧扣目标一进行教学,也是本课的重要环节。在具体教学中以学生圈点批注,老师也不点拨引导的方式教学。具体将引导他们从段与段的排比,句与句间的排比,短语与短语之间的排比进行赏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和情景体验法,来体会的排比修辞手法的妙处。
环节三,结合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内容,升华魅力
这一环节主要为了完成目标二,也是本课的难点。我将引导学生结合背景,结合仿写练习,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最后以师生、合颂的方式再次加深体验,完成本课的教学。
这是我对本课的初步预设,具体环节我会根据上课时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作适当调整。
《安塞腰鼓》说课稿5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这篇人教版语文初一年级说课稿,希望可以加强你的基础。
《安塞腰鼓》是浙江省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要是通过体味作者对生活中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触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认识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今后学生阅读、欣赏、审美鉴赏打下基础。本课同时通过学习排比、叠句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对文章表达的作用,并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学习排比、叠句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情感目标: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体会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此教学目标是根据本单元的内容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的。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朗读课文,学习排比手法及作用;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难点: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
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即教学的重点。
《安塞腰鼓》说课稿6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我设计了文本细读、学情分析、教学流程以及课堂预设四个环节,来进行我的说课。
通过文本细读,我发现这是一篇形神兼备的优美散文,它以独树一帜的语言,丰富多彩的修辞,再现了“安塞腰鼓”的冲天激情和生命力的张扬。根据文本价值我们可以提取如下的教学价值:一、进行诵读教学的价值;二、优美语言传达蓬勃生命力的审美价值;三、文章蕴藏多元化主旨的探究价值。
要在教学中体现以上价值,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学情。我总结了一个陌生:即对安塞腰鼓表演形式的陌生;两个障碍:对散文的激情朗读技巧把握不够,不能充分传达鼓声中所蕴含的磅礴气势;对本篇散文厚重的思想内涵解读不到位,不能顺利的透过安塞腰鼓本身看到其背后隐藏的深意。 ;三种能力: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散文诵读能力、语言赏析能力和感悟表达能力 。
基于以上分析我预设了本课的教学流程。
指导思想:
少教多学思想,这是我校刚刚申请的国家级课题的主导思想,即尽可能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结果:
1、激情朗读散文,赏析优美语言,感悟散文意蕴之美。
2、渗透方法指导,提升散文的诵读、赏析及体悟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赏析语言之美,感受意蕴之美,体悟修辞之美。
教学难点:
少教多学----自主探究文字背后的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
少教多学法,读析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倾听美文----理清文路、读出气势----探寻主旨、升华精神。
下面,我结合课件来具体汇报一下我的课堂预设:
导入新课、倾听美文:课前播放《黄土高坡》,激情造境,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美文听读,打造视听盛宴,使学生在视频中认识安塞腰鼓,在听读中酝酿激情。
理清文路、读出气势:此情此景,我顺势抛出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文章中四次反复出现一句话强烈赞美安塞腰鼓,请找出来。这四句话既是指导朗读的突破口,也是明晰文章内容和结构的切中点。朗读技巧指导最能体现少教多学思想,我就指导一个 “鼓” 字,许多学生是这样读的,但是你再听,学生恍然大悟,鼓字上扬更能凸显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他们纷纷效仿,跃跃欲试。一个字点燃了学生激情朗读的热情火焰,四两拨千斤,一字带全篇的目的轻巧达到,课堂气氛渐入佳境。接着,我仍以这四句话为突破口,顺势解决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课堂到此,学生朗读的欲望特别浓烈,我适时地给他们一个抒发的时机,让他们的感情在咏叹中得到升华。他们陶醉其中,激情四射。我知道这样的做法已暗合了以读促解的语文规律,他们有了想说的欲望,我提供了一个品味语言的平台,让学生品味自己喜欢的句子,巧妙涵盖了文中纷繁复杂的修辞、多种多样的句式、正面侧面的描写等内容,使学生对安塞腰鼓的意蕴之美有了更深层面的认识。这样,我再锁定这几段进行朗读验收,我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而师生合作读是又一大亮点,老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呈现出一个民主化的和谐课堂,教室里充满了此起彼伏的朗朗的读书声,不,是安塞腰鼓的隆隆声!在背景音乐的的烘托下,课堂气氛再次进入高潮。
探寻主旨、升华精神:在品味文字魅力之后,我抛出这样一问题,作者仅仅是在赞美安塞腰鼓么?让我们再欣赏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看看安塞腰鼓背后隐藏的深意。再次观瞻安塞腰鼓的火烈场面,学生看到的不仅仅是安塞腰鼓本身了,而自然而然进入到蕴藏其中的精神层面,为学生突破主题做了铺垫。此处是难点,我适当点拨,把抽象的黄土高原的精神具象化,采用情境教学法,出示图片:贫瘠的黄土高原,却有这样一群生龙活虎的后生,他们乐观、积极向上;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因此,黄土高原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多元化的主题水到渠成的展现出来。出示以前黄土高原的破窑洞图片,贫瘠、荒凉、沧桑的面貌不言而喻,几十年过去了,黄土高原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你来看!学生一定是一片惊呼。再次升华了主题,使文章隽永,回味无穷。
教师寄语: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走过一段又一段艰难的历程,创造了美好的今天,靠的就是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而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要带上民族精神,风雨兼程,一路高歌,一路前行!
课堂戛然而止,我的说课也到此为止,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