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演讲稿(2)

2020-12-31演讲稿

国旗下演讲稿 篇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世界精彩我听到》。

  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的爱耳日。早在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提案。当时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从20xx年开始每年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有耳聋的残疾人达20xx万人。其中耳聋儿童可达100多万。因此青少年听力健康保护,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这些原因,从现在起就应学会科学护耳,保护听力。因为几乎所有这些导致听力损伤的因素都是可以预防的,但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听力损伤的人越来越多。

  怎样来保护耳朵呢?老师介绍几个护耳小贴士:

  1、避免到太嘈杂的地方,如歌厅、迪厅。

  2、在噪声大的环境中,要配戴适当的护耳罩及耳塞。

  3、耳朵发炎或耳鸣,要立刻看医生。

  4、用耳机听cd、md、mp3时不要把音量调得太大。

  5、耳垢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俗称耳屎。不需特别清理。不要以为掏掏耳朵让耳朵里很干净,又很舒服,其实这只会将大部分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孔,形成嵌塞,甚至会引起更危险的后果。

  6、洗头或洗澡时,可用棉花球塞耳,防止污水流入耳道。

  最后祝所有人都能拥有一双健康、聪灵的耳朵。谢谢大家!

国旗下演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从蹒跚学步到懵懂无知,从牙牙学语到意气少年,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能品出独特的味道,感受到青春激扬!

  青春,最淡雅,最纯真,最宝贵。

  高三,将青春推上跳板,只有纵身一跃,才能拥抱梦想,只有勇敢不懈,才可舞出最炫的姿态。

  在这个金子般的年龄,我们怀报梦想,却一直打量似乎已经向自己敞开的世界。所有新鲜的事情,我们都想去尝试,于是开始有人挥霍青春、虚度年华,将大把在把的时间葬送在言情小说、网络游戏、交友聊天上,天真的认为自己可以永远是小孩。然而,时光机在永不停息的转动,我们在一天天长大,当有一天回头看时,属于我们的奋斗时间已经屈指可数。当真正的挑战——高三出现在眼前时,曾经那份自信与骄傲似乎有些底气不足。

  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梦中都心驰神往的象牙塔,那真正挥洒青春的殿堂。我们已经为之努力了十几年,剩下的这一年,更应斗志昂扬。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准高三的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过高三的生活吧!我们必须适应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并且高压力快节奏的十几个小时的学习;我们必须收心,远离外面的世界,心如止水;必须适应铺天盖地的考卷和做不完的习题,不断查缺补漏;我们必有放弃每天乱七八糟的交际;我们必须放弃陪伴我们许久的小说;必须放下每天必练的篮球;必须不再花许多时间只为研究衣服如何穿搭才漂亮……我们应该在时间的洗涤中逐渐成熟,摒弃那些稚气的想法。做这些,为了父母与老师殷切的期望,为了不成为社会的负担,为了生活得更有滋味,为了我们在一年之后的爆发。

  高三是山,需要用毅力去跋涉。

  高三是海,需要用勇敢去探寻。

  高三是本哲理书,读懂它,需要耐心,需要回味。

  高三的我们应向唐朝开元年间百丈怀海禅师学习,他制定“百丈清观”,他自己笤实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迎着朝阳,背负理想来到学校,同学们就扪心自问“今天,我干什么来了?”

  踏着星辉,怀揣梦想离开学校,同学们应自我反思“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既然选择了畅游学海,用青春作,我们就不能放弃,不能认输。

  既然选择远方,我们便只能风雨兼程。

  同学们,让我们背起高考的行囊,整装待发,以理想为帆,勤奋为桨,刻苦为舟,努力拼搏,勇往直前,最终驶向成功的彼岸。

  谢谢大家!

国旗下演讲稿 篇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四年级一班的李霞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好问》。

  孔子自幼勤奋好学,15岁时就确立了坚定的学习志向,走上了自学的道路。它不仅刻苦努力,而且虚心好问,许多学问是他随时随地向别人请教得来的。他问过有名的学者,也问过普通的农夫;问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问过天真的孩童。她还愿意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能够“不耻下问”,他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古书上曾记载过《子入太庙每事问》的故事。一次,孔子进入鲁国的太庙,对自己不明白的事一一向旁人请教。从庙里陈列的件件文物古器到举行仪式时伴奏的乐器,他样样都问个究竟。活动结束后,他还拉住别人的衣袖,继续问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他的行为曾被一些人“瞧不起”。有人说:“谁说这个年轻人懂得礼呢?他跑进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孔子听了答道:“不懂就问,这就是礼啊!”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让我们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养成“勤思、善问、好学”的做学问的好习惯,在求知路上采撷更多的果实。

国旗下演讲稿 篇7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知识传递的交接地,它广阔、渊深,它严谨、活泼,它应该是一个神圣而亲切的字眼。而长久以来旧的教育观念扭曲了课堂的本来面目,使多少学子不堪回首。时代需要一个全新的课堂,让我们抖擞起精神,把课程标准的理念、方法迎进课堂,改造它、更新它,让我们的孩子接受它。

  如果说课堂是孩子们汲取知识的海洋,那它必然应该是水波浩淼、气象万千的。可走进某些课堂,我们看到教师的教案上永远有一个标准答案,学生的思维永远有一个牢不可破的框框;我们看到模式墨守成规、方法一成不变;我们看到无上的权威、严厉的说教,以及无条件的接受和战战兢兢的服从。于是,孩子们失去了海洋。

  课堂,是指向过去的世界,还是面向未来的时代?是以人类已经积累的知识为本,还是以人的发展为本?是以单通道方式向学生进行灌输,还是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发展、学会探究?每一个答案都是后者,每一个答案都要求我们完成第一种改造:变“死”的课堂为“活”的课堂。

  课堂是教师耕耘的责任田,但更是学生收获的庄稼地。课堂的主人是学生,你我都不能取而代之。可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为主角,学生成道具的戏剧时时在课堂上演。我们何必高高在上?我们何必板起脸孔?我们何必去牵着学生的鼻子?我们何必永远只会说指令性的话语!难道面对前人知识、文化、智慧的精华,教师与学生是不平等的吗?这样的教师角色,体现不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本质,也贬低了你我的生命价值。其实,在课堂里,老师、文本、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对话。我想,学生欢迎这样的教师:闻道有先、授业有道、解惑有法;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平等、民主、自由。所以让我们一起来完成第二种改造:变“教师的课堂”为“学生的课堂”。

  “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前人早就告诉我们书本和实践是不能割裂开来的。我们要完成的第三种改造便是:变“书本的课堂”为“生活的课堂”。让家事国事天下事伴随着风声雨声读书声走进寒窗;让书本上的铅字,跳跃成大自然的花红柳绿、鸟兽虫鱼;让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目光穿越过去和未来,关注个体和社会。不可想象:教育如果远离了学生鲜活的生活世界,怎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抛弃那些无聊的让孩子讨厌的练习吧,多读,多写,多实践,让我们营造一个真正的“大课堂”!

  我们在课堂里辛苦跋涉,从冬到春,从秋到夏,且行且思,知道唯有改造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活力!

  作为一名教师,也许你也曾想:我的工作有什么意义,我上的课,我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话语,我给学生做的一张又一张的试卷,它们到底能给孩子带去什么。当学生因此而惧怕课堂,我们真的会黯然神伤。我们会想起自己做学生的时候,也曾接受过这样的教育,也曾在这样的课堂里累积应试的知识。我们必须对这段生活有所反思。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教师实现人生理想的地方,它应该成为师生向往的智慧乐园、人生殿堂。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用崭新的视角去审视课堂,未来人才的培养需要我们用全新的理念去改造课堂。那么,新课程标准就是一盏明灯,它指引着我们课堂改革的方向!改造势在必行,改造刻不容缓,行动起来吧,在课堂里,我们将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上一篇:【必备】国旗下的演讲稿4篇下一篇:【必备】国旗下演讲稿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