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心沟通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有了爱心这个前提,再去做工作,就顺心多了。我做过三年班主任,给我记忆最深的不是课堂教学,而是课外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这其中,与其说是我教会了学生做人,不如说是学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做一个称职的老师。
我知道,要想了解学生,先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我必须主动地去打破师生间的“陌生感”。为了了解学生、尽快融入学生中去,我先后尝试了很多沟通方式。方式一,通过作业。我在批改作业时,都会写上一些鼓励和引导的话,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针对性强,而且比较“保密”,学生容易接受,对于问题不大的学生就简单写上几句,对于问题较大、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就多写一些甚至是几百字。方式二,通过面谈。一个学期我争取做到跟每个学生至少有两次以上的个别谈话,特殊的学生当然更多。不过,在找学生面谈之前,我会像备课一样做好成分的准备,做到谈话要有目标。例如,当我发现某位学生有些不对劲时,我会格外关注他,并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他的近况,甚至翻翻他的基本情况表,了解他的家庭情况,然后带着他的问题和对他的了解去交谈,让学生能感觉到我确实是想帮助他,确实是为他好。由于个别谈心往往是在课外时间,有 时是晚自习下课后,很多时候,谈到学生真情真性的一面时,她们会禁不住流泪,我也鼻子酸酸的;很多个深夜,和学生谈完心后,一个人走在回宿舍的校园里,感受着学生的种种真情,尽管有一点累,但我觉得很踏实、很幸福,学生的问题总算找到了,能够解决了!方式三,通过写信。关于学生心理方面的疏导,面谈学生可能会有所顾虑,通过作业又显得对学生不够尊重,怎么办呢,我想到了书信这个古老的交流方式。每个学期我都会给同学们写一到两封信。比如,XX年高考前,这是个特殊的时期,考虑到写早了可能效果达不到,我就从5月1日起开始写,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当时出现的考试焦虑、缺乏信心等情况,每天坚持写两至三封,终于在6月2日那天完成了这项“工程”——我班的每个学生人手一份我的亲笔信。通过学生后来的反映,我能深刻地感觉到这封信对于他们的意义,我不敢说这封信对于他们高考有多重要,但至少起到了稳定人心、树立信心的效果。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无论是学习上的还是情感上的,甚至他们家庭里的,通过沟通,我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制定对策,鼓励他们要勇敢面对、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处理好。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学生也逐渐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相互帮助、懂得了感恩、学会了做人。当他们感觉到老师不开心的时候,他们也会给老师写信、发短信,宽慰老师;当有老师生病时,他们会主动地表达对老师的关心与思念;当有同学要转走时,他们会自发地组织欢送会,当时的场面,很多人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他们在关心别人人的同时也在感动着自己。甚至经常有家长打电话来说“自从孩子进了这个班,懂事了很多”、“非常感谢老师、感谢学校”的话,听到这些我真的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