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湘灵情结”和“长恨歌”(3)

2018-07-17白居易

  暮暮朝朝的思念在白居易这里都化作了一首又一首优美而苦涩的诗篇,如大约作于贞元十六年( 800)以前的《寒闺夜》:“夜半衾稠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诗人在夜深之时仍辗转难眠,通宵都留着灯盏只为有影子聊可做伴,对湘灵的相思令诗人倍感孤独,不禁泪滴沾巾,泪结成冰。这说明他对湘灵的依恋非常之深。此时诗人不到二十九岁。朱金城先生说:“视诗意当与后一首《寄湘灵》有关”。《寄湘灵》是白居易大约于唐贞元十六年( 800年)旅�持菔彼�作,诗为:“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诗人因思念湘灵而流泪,每经高处,都要回头遥望故乡。诗人知道,此时的湘灵也一定在西楼上凭栏遥望着他,愁绪万下。诗人对湘灵的眷念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遗憾的是这对有情人最终没有成为眷属,白居易《感秋寄远》“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印证了这一结局。此诗约作于贞元十九年(803)至永贞元年(805),此时诗人大约三十二岁至三十四岁,居于长安。朱金城先生说:“本卷另有《冬至夜怀湘灵》《寄湘灵》二诗作于此诗之前,时间相去甚远,疑此诗亦系寄其恋人湘灵之作。据诗云:‘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则知好事或已不谐矣。”与湘灵比翼双飞、形同连理,这只能成为白居易一生遥不可及而又难以割舍的心愿。

  从现存资料看,白居易写给湘灵最早的一首诗是《寒闺夜》,诗人二十九岁以前写作,最晚的一首诗是《潜别离》,诗人五十二岁在杭州刺史任上写作,时间跨度为二十三年左右。可见,白居易对湘灵爱得深挚而恒久,在他的心中久已形成了“湘灵情结”。这一情结伴随着诗人走过无数个春夏秋冬,度过无数个漫漫长夜,也势必会影响到白居易的情感态度,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尤其是影响到长篇叙事抒情诗《长恨歌》的创作。从某种程度上说,创作于元和元年(806)的《长恨歌》,折射了白居易与湘灵相爱而不能相守的痛苦经历,反映了诗人对忠贞不渝的爱情品格的追求与坚守。

上一篇:白居易《长恨歌》中含否定词句子的赏析下一篇:诗人白居易《长恨歌》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