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边城里的风华旧梦(4)

2018-07-20边城

  古城中店铺林立,随处可见明清风韵的酒坊、染坊、银号、商铺,身着民族服饰的摊贩散布其中;房舍、家具、招牌甚至装饰都是木制的,看似保存了相对原始的风貌,待到慢慢审视,却可以看出上面的木锈以及颜色的沉淀,这些都见证了这座古镇曾经存在的久远岁月。

  两边紧密相连的木房房顶滴滴答答落下一串串柔美的雨滴,雨水从屋檐缓缓滑下,仔细辨听却又觉得所有的声音消失无声了,仿佛一位素衣女子,依稀仿佛能见到妩媚的眼波流转,再抬眼,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脚下的青石板路湿漉漉的,街边的小巷在这个季节显得格外安静,冬日的寒雨摈退了平日里如鲫的游人,偶尔身边会有三三两两的人影悠然走过,人群中低低地浅谈浅笑又将冬日的凤凰添上些许神秘色彩。在这个时候我可以很从容地漫步于古城中,就仿佛行走在一座并不真实存在的幻城当中。

  冷雨夹杂着寒气,渐渐沁入骨髓。整个凤凰城被浸润在一片潮湿当中,青石板路、吊脚楼、拱桥、流水,这里的一切都统一成一种对立的格调:水灵,沉郁,单纯,暧昧……

  这个时候的凤凰,静默着,却又欲语还休,如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一首简单的诗,亦或是一幅黑白水墨画。在这里人也是可以入画的,犹如身着一身旗袍,撑着一把油纸伞的雨巷姑娘……

  沈从文先生的故居静静地藏身于小巷的幽静深处,一如它的主人那寂寞、平和、优美得无以复加的人生和文字。平时在阅读沈从文先生的书籍时,我总会不由的感叹:“不朽的文字就是这样从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只乌篷船及每一处流水上长出来的,自然得不需任何修饰”。

  听说,沈从文先生死前遗嘱,将自己的骨灰分为三份,一份留在北京,一份散进沱江,还有一份埋在古城的听涛山上。沈从文先生的墓地没有围杆,没有坟头,一片葱茏环绕,走近去,就像进入个充满童真的园地。高大的墓石没有占地堵路,它只是静静地伫立在山间小道旁,像一尊静默的沉思者。沈先生的墓碑采用天然的五彩石,状如云茹,古人、前辈很看重墓志铭,一墓分为志与铭两个部分。沈从文先生墓的正面,用了他的遗作《抽象的抒情》当中的一句话:“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上一篇:论沈从文小说《边城》的生命节奏下一篇:谈《边城》带给我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