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之翠翠的悲剧命运(2)

2018-07-20边城

  二、兄弟的“两段情殇”

  傩送和天保同时爱上了翠翠,而翠翠却和傩送相爱。天保个性豪爽、慷慨。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他喜欢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绝回来,他不知道翠翠喜欢傩送,傩送也喜欢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矛盾中。后来他才知道原来弟弟也爱着翠翠,于是两人决定唱歌“决斗”。天保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他知道自己不是弟弟的“对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一是为了弟弟的幸福,同时也是为了掩饰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最后意外遇难,意外的死亡,可以说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傩送在追求翠翠的过程中,答应了和哥哥的“决斗”的条件,但却帮哥哥在夜半唱情歌,但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选择孤独地出走,不知道飘泊到什么地方。天保兄弟,节选部分写的内容不多,但我们透过这一点点,依旧可以看到人性的光辉。作哥哥的天保走车路占了先,无论如何也不肯先开腔唱歌,当明知自己不是弟弟的敌手,就决定离开,就此,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那份浓厚的诚挚的手足之情。这诚挚的手足之情,便构成了自然纯朴的人性美。天保和傩送没有因为同时爱上翠翠而反目成仇,出于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为了成全弟弟,哥哥带着失恋的忧伤远走他乡,弟弟为了哥哥,也情愿失去自己的幸福……由于兄弟二人的那种互相谦让他们各自怀揣着遗憾天各一方。

  三、苗汉的“民族情结”

  天保、傩送、翠翠都是边城中朴实的代表,都展现了湘西最淳朴的本质。在爱情里谁都没有对与错,谁都没有对不起谁,如果非要把过错归咎给别人,那就应该是一种 “情结”―苗汉情结。苗、汉两个民族婚俗的对立与矛盾。苗族的婚俗,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成婚。天保以“车路”求婚,是汉族的习俗。而“马路”,则是苗族的婚俗观念。这种观念在作品中通过天保及其父亲得以表现。并且老船夫骨子里的苗人情结又让他将事情成全与否全推到翠翠身上。而翠翠却茫然不知所措。最后因为这两种婚俗观念的相互冲突使互相喜欢的翠翠与傩送生生分离。因此,翠翠与傩送的悲剧跟他们骨子里的浸透的这种民族情结是分不开的。

上一篇:论《边城》中的民俗事象下一篇:《边城》中“家园”原型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