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在文化理想和现实之间徘徊—《边城》《长河》论(2)

2018-07-20边城

  《边城》:张扬,原蜻生命力的碑姐世界

  完成于1938年春的《边城》。是一部追述逝去岁月,写给‘“真知道当前农村是什么,想知道过去农村是什么的人看的作品。由这个特定的写作目的,可以看出作者意在为批判现实中的湘西提供一个参照系:充满人性美人情美的湘西。这样的文化氛围、可以在湘西苗族、土家族聚居地方找到历史上的形响和现实中的遗迹.如原始宗教的天人和谐观、较为自由的两性关系和淳扑的民风等。因此、作者在《边城》中展示的那种不悖人情的生活方式,必定和湘西长期以来的相对原始,封闭、独立的社会形态有关.而沈从文将这种人文景观视为理想中的社会存在,也必定是看过湘西乡村社会中热情‘张扬的原始生命力的律动并为之感动和震撼。

  主流视野之外的湘西小镇茶炯.是一个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情的人生形式的缩影、在那里,深深埋藏于原始文化积淀中的力量构成了本原的生命形态、本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翠翠.如小兽般充满野性美的乡村少女,正是原始生命力中至善至美因紊的具体存在.作者写到“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悄.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转引自《从边城走向世界》第237页)正是这种美丽的存在来表现鲜活张扬的。发自人物内心的生命力翠翠美丽、天真、淳朴而又真挚、大胆、热烈地享受着自由生命释放出来的巨大活力,以至于世俗昨价值取向只能黯然失色。在作者的人文视角下,她正是原生态文明生命之美的代表。

  而天保和滩送则可以认为是原生态文明中生命之力的表现。“一分教育的结果,弄得两人皆结实如老虎.却又和气亲人,不骄情,不浮华.不倚势凌人;可以说。这样的性格特征正是原始民风和椒西乡村儿女淳朴品性的人格化指称:在这些敬天事神,追求生命自由与和谐的人身上,并不缺乏人性的高贵。

  两兄弟其实可以看作是同种精神力址的不同表现比较而言.哥哥夭保的性格特征中.更多的偏重于社会性的因素:隐忍、坚强和重义轻生.这正是湘西淳朴民性的心理文化基础。也是原始宗教关系得以维持和与封建专制结合的思想基础;而弟弟摊送的个性张扬生命本能因素却更加突出、但是.哥哥的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和弟弟富于感情毕竟不能统一在一个人身上,哥哥的出走和死亡是因为爱情的排他性使他对翠翠的追求已无希望,而弟弟的离开却是因为对自己情感追求的合理性与可能性产生怀疑。他将哥哥的死归罪于自己的情感诉求.将翠翠一时的误会,当作永久的拒绝,从而产生幻灭感。这样.在一个仍然存留着人性美的情境中.爱而不能是因为性格中的悲剧性的因素存在.这种爱的脆弱本身.正是高贵的人性并不能独立于现实社会的悲剧存在。

  然而爱情.无论脆弱与合时宜与否,都是充盈、支持和张扬生命力的源泉。人与自然交往中最基础的是男女之间的性关系和爱情,前者是因为人的本能.后者是因为个体生命的交往和关注等心理生理需要。爱与孩爱从来就是超越一切社会形态和人的差异性的普遍生命诉求口爱情的美好正在于它是那么的接近人的本真形态和人的差异性的普遍生命诉求;爱情的美好正在于它是那智能的接近人的本真.并不容许对自己需求的漠视和歪曲。在原生态的人生形式中.爱情、婚姻和两性关系尽管为诸多因素(如异族之间或身份地位不同的男女之间通婚.常常被视为禁忌)制约.但总体而言.具有比较充分的自由.而在秩序并然礴卑有序的社会文化形态中.两性关系往往被政治的、经济的或观念上的人为界定控制和左右,这样,在都市化,体制化情境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禁欲的极端和纵欲的极端。湘西小乡城里翠翠1滩送他们健康、真挚,活泼、生气蓬勃的爱却是罕见的,这种自然之趣.是多么令人神往。

  令人疑惑的是,沈从文的理想人生形式却是存在于相对落后、原始封闭的山村社会中—“一些为人类所疏忽、历史所遗忘的残余种族聚居的山寨(转引自《从边城走向世界》第zv页).支持翠翠们本真爱情的原始生命力,和以家族、血缘和宗法制为背景的民族地方文化系统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却和近代文明在翔西的渗入格格不入;横亘翠翠和摊送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异并非自有茶胡的时候就存在了,很明显,它是封建专制文化等级袁讯或近代拜金思想产物,折射出不是人本原的情慈需求.而是利益需要。很明显,在自在的原生态生活中翠翠、伶送爱得大胆真挚,而一旦封建买卖婚姻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之后,爱而不能的“爱的脆弱性’就开始凸现了。少女怀春本是人之常情.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性幻想.在专制禁欲语境中却被冠以淫荡的罪名,即使在现在.也往往被公众舆论视为品行不端.这是多么大的反差。我认为一适于人生存的社会文化形态必定不翔淇视甚至禁止个体生命发自内心的悄欲和性故需求,湘西小镇的少男少女们真心相爱.在爱而不能得到时并不转向失望、禁欲和麻木,而是更关注内心,坚韧果敢地寻求爱情.从这个惫义上看,他们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带有些人性解放的色彩。

  然而封建文化的渗人使得这些努力往往落空。从原始社会自发的、自端的性爱情爱到封建社会契约式的婚姻关系,尽管等级和秩序来说是必要的.但是这种段压抑和牺牲为代价的进步,却从人性的基本层面开始消解人的生命力.导致爱而不能.爱而无能干脆就丧失欲望,麻木灵魂。

  沸洛依德认为,性欲是生命的本原、一个人的欲望是否能得到满足是一个社会形态是否健康和畜有活力的重要因素。封闭的湘西乡村存在着爱与被爱行为准则.以生命欲求和生命活力为原动力的健康而不悖人惰的生命形态;爱,作为这个原始文化形态中.重要的感惰因幸.得到广泛的承认和尊重,从而成为抗拒封建婚姻的梢神力量.它通过表现令人橄昂的原始生命力最,达到心灵净化和入格完善的目的。沈从文选取这种建立在爱与被爱基础上的生命形式作为其文化理想的代表,从另一方面讲。正是对封建文化浸淫下重利轻义的价值趋向进行文化批判的需要。

  然而。理想中的文化形态往往因为原始社会形态中人性的蒙昧和对自发个性解放合理性和可能性的疑虑而失去存在的力量,特别是在压力之下更是将爱的脆弱性表妈无余。翠翠的恋人因误解和负疚不能自我娜脱而远行,翠翠的父母因为不能正视爱的价值和求得牵昧毕存环境中心灵的平和而轻生,对于这个理想人生的范型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缺陷。

上一篇:《从文自传》与“边城”的意义下一篇:沈从文、师陀与电影《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