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教学设计(6)

2021-03-03边城

边城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一学会专业的、探究性的阅读小说。

  二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情,品味洋溢着诗情画意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描写。

  三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如翠翠、祖父。探寻人性之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民俗风情之美,探寻人性之美。

  教学难点:准确地解读人物,用探究的眼光去发现文章之美。

教学思路

  这篇小说是沈从文先生的惊世“田园之作”,充满浓郁的地方风情。故事情节并不激烈,很多处有大段大段的民俗风情描写,教学时拟提示学生注意赏析。课内一课时完成。

  主要教学

  方法课前布置任务,分组阅读,每组完成一个命题,由每组组长统筹,选合适的方式发言,每组至少两名组员上台发言。任务:第一组阅读小说,概括本文故事情节,并负责介绍〈〈边城〉〉故事。第二组阅读小说,品味风俗之美,向同学们介绍。第三组阅读小说,体悟人情人性之美,向同学们介绍。每组课堂发言时间十分钟左右。

  一、导入新课

  在古城凤凰,有这样一条横幅标语欢迎您:“为了你的到来,这座古城守候了一千年。”凤凰这座美丽的古城,山美、水美、人更美。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用心体会这座古城之美。营造情境,唤起学生对美丽古城的向往之情。

  二、学生活动

  请第一组的同学上台。一、组员一介绍本文故事情节。二、组员二介绍〈〈边城〉〉故事情节。三、组员三和四表演翠翠与傩送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这是解读文本的第一步,这种方式让学生热情高涨,表演更是兴趣盎然,如临其境。

  请第二组的同学上台(风俗之美)第二组组长化身为湘西游旅游团长,请组员一展示胶片,分别为“端午节”“新年”“迎婚送亲”内容,吐词雅致,引人入胜。请组员二谈自己湘西凤凰游感。再请全组成员“划龙舟”,生一“擂鼓”、生一“捉鸭泅水”。最后组长作结沈从文湘西小说特点,并致词“欢迎你到湘西来”这个命题对学生来讲是有难度的,但学生却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将它完成的很完美。他们将现代社会的我们带入到那个依山傍水的有着吊脚楼的小山城。

  请第三组的同学发言(人情人性之美)一表演两段情节。A现代社会,一个女青年用假钞买票坐车,下车后才发现售票员的找零也是假钞。B凤凰,祖父与卖皮纸的起争执,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对比中现出人情人性美。二配乐朗诵〈〈边城〉〉里对翠翠的描写:“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朗诵课文里第五节后半部分,第六节后半部分。总结翠翠的单纯调皮,活泼娇柔,对爷爷的依恋,信任,开始有了女孩子的心事。爷爷忠厚朴实,如溪边的白塔,对翠翠有深深的爱。这个命题和风俗之美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风俗美,人情才美。意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

  三、老师总结一就每组特点进行点评,第一组生动、扼要。第二组形式新,现场感强。第三组表演是亮点,朗诵又将我们带入到优美的情境。每组组员都尽到了自己的力量,创新意识强,思维活跃。

  二阅读小说要有思考、有探究性的,它不同于一般的阅读书刊杂志,带上我们思辨的审美的眼光,我们定能收获更多。

  三对沈从文先生及其〈〈边城〉〉补充介绍。请学生课后阅读〈〈边城〉〉全文。学生认识毕竟趋于感性,适时进行点拨,上升至理性高度是必要的。

边城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

  2.品味语言,把握人物的心理与性格。

  3.领悟文中展现的人性美。

  教学重点:

  1. 品味语言,把握人物的心理与性格。

  2.领悟文中展现的人性之美。

  一、导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话题从沈从文先生写给他夫人的家书节选开始:(教师诵读)

  PPT:“夜静得离奇,端午快要到了,家乡一定是还有龙船下河。翠翠,你是在104房间中酣睡,还是在杜鹃声中想起了我,在你死去还想起我。翠翠,三三难道我又疯狂了吗?”

  1948年沈从文在精神上陷入了绝望痛苦之中,甚至想到了死。此时,他呼唤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名字:翠翠、三三。三三就是沈从文的妻子,咱们合肥“张家四姐妹”之一的张兆和女士,而翠翠,就是他生命中最杰出的作品《边城》中的女主人公。翠翠是个迷人的形象,她承载着《边城》全书之魂:爱与美。

  二、梳理情节

  阅读课文,请思考:以端午节或翠翠为关键词,概括第3—6节的重要内容。

  第3节 眼前的端午节 边城赛龙舟的热闹场景

  第4节 两年前的端午节 翠翠看龙舟时巧遇傩送二老

  第5节 上一年的端午节 翠翠看竞渡时偶遇天保大老

  第6节 眼前的端午节 翠翠看到迎亲花轿时情思被撩动

  从我们共同梳理的故事情节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围绕翠翠展开的有三个关键词:

  1.环境(茶峒城、端午节的氛围);2.翠翠的少女情怀;3.二老傩送。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在合适的环境、合适的年龄遇上合适的人。

  三、合适的环境:边城、端午节

  1.边城的特点,结合第一段来分析概括。

  明确:偏僻、安宁、淳朴,远离了现代文明的侵扰,是没被打扰的安宁与美好的世外桃源。

  2.文中主要写的是端午节,其实文章也写了中秋节和过年,但为什么要以端午节为重点?端午节的活动内容主要有哪些?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点评引导:端午节的活动内容有喝雄黄酒、赛龙舟、捉鸭子比赛。特点:端午节是竞争展现男性之美(速度、力量之美)的重要节日,而这种男性的粗犷之美,恰是打开少女心扉的那把钥匙。

  四、合适的年龄:情窦初开

  翠翠是个天真无邪的女孩,秉承了边城人民的善良与淳朴,但是在十四五岁的少女身上,又有着一些特殊之处,我们先来品味一下这两段文字。

  1.第四节第一段

  ①翠翠抿着嘴一句话不说,心中充满不可言说的快乐。

  爷爷与翠翠相依为命,照理说应该是无话不说的,为什么这里用了不可言说的快乐?

  点评:我觉得这种女孩的心思是可以说的,但是只能说给妈妈听,但是妈妈已经死了,爷爷是不方便说的,那是什么?那是情窦初开的冲动。

  2.第四节的第六段和第十段两次写到了翠翠的一个奇怪想法 “假若爷爷死了?”“爷爷死了呢?”如何理解他这个奇怪的想法?

  PPT: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

  PPT: 翠翠心中那个古怪的想头:“爷爷死了呢?”

  交流点评:落日、黄昏容易让想起生命的逝去,这种景致也触发了翠翠细腻、敏感的心思。假若爷爷死了,我就无依无靠了。她很害怕孤独凄凉。爷爷与翠翠的感情毋庸置疑,但她害怕失去依靠,同时也希望有一双坚强有力的臂膀来依偎。这时,合适的他出现了。

  五、合适的人:二老

  1.在写二老的出场时,第四节第11段用了一个词:笑。未见其人,先闻其笑。说明二老是一个怎样的人?阳光、开朗。

  2.分角色朗读第四节第11段至24段翠翠与二老邂逅的片段。

  3.关于二老的笑,文中还有两处描写,请找出来,并体会一下二老的性格。

  PPT:便带笑说“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点评:玩笑,略带了狡黠,幽默。

  PPT:“你个悖时砍脑壳的!”(读一下,好可爱)放肆地笑着:淳朴、幽默、活力。

  PPT:“我崇拜朝气、喜欢自由、赞美胆量大的,精力强的……这种人也许野一点,粗一点,但一切伟大事业,伟大作品就只这类人有份。——沈从文

  也许正因为如此,翠翠才会对这个人心生情愫吧。

  六、女孩的心思你猜猜

  在合适的环境合适的年龄遇见合适的人。情窦初开的翠翠终于产生了很多微妙的变化,文章中多处写到了翠翠喜欢上二老的细微变化。请同学们划出来,品一品,写上三言两语的旁批,等会大家交流一下。

  交流点评:

  1.第三节13段

  “把自己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那里曾发生了与二老邂逅的悸动与美好)

  2.第四节31段“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地随了她那火把走去。”(心中已有涟漪)

  3.第四节32段:“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二老这条鲤鱼在翠翠心中咬下了痕迹)

  4.第五节2段:但这印象不知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节经过的事情甜而美。(心有所属,初恋总是甜而美的)

  5.第五节8段: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幸福甜蜜只为二老)

  6.第五节10段: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侧耳倾听只为谁?只为二老)

  7.第五节11段:“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你认识二老吗?)

  8.第五节12段:翠翠着了恼,把火炬向路两旁乱晃着(心乱),向前怏怏的走去。(心有所属,可惜不是你。)

  9.第五节15段:“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心系二老)

  10.第六节14段:翠翠还想着两年前端午节的一切事情哪。(记忆犹新,心有所属。)

  11.第六节16段:提起旧事:翠翠嗤地笑了。(想起二老就忍不住欢喜)

  12.第六节23段: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的身边来。(情思撩动)

  13.第六节25段: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等意中人来到)

  14.第六节26段:看天上的云。(对爱情的憧憬,白云悠悠寄相思)

  PPT:张爱玲《爱》: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

  七、其实我们已经知道,翠翠和二老的爱情是一个有始无终的悲剧,只是没有那么惨烈,一切如此温婉含蓄,哀而不伤。《边城》为我们传递的不是单纯的爱情,而是爱。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翠翠,关于亲情、关于友关于爱情……永恒的翠翠,永恒的爱情,永恒的《边城》。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边城》原著,你一定会有新的感触,写下来。

  八、板书设计

  边 城

  翠翠 二老

  合适的环境 爱 合适年龄

  合适的人

上一篇:《边城》教学设计(10篇)下一篇:《边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