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艺术境界分析(2)

2018-07-17赤壁赋

  文章第二段叙述“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的情景,洞箫的“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给人一种优美而沉郁的氛围。继而是客人对曹孟德的一番感叹:“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文意起伏跌宕,婉转多情,豪放而悲凉;紧接着又是对人生现状的一番感叹:“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这番话虽不免有些志气沉郁,低回伤感,但其中那份对“飞仙”“明月”的期待惆怅之情却依然显得空阔悠远,那种“悲风”中的“遗响”可谓一唱三叹,意境深邃,余韵绵长。

  到了苏子的回答,先是一番启人深思的哲思:“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高瞻远瞩,目空一切,超然物外。而接下来的开悟更是让人俗念全消,神清气爽。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是一种怎样的大彻大悟的空灵玄妙的至高境界!而且,在文意的连接上,这番话竟能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将刚才客人的那份忧郁伤感、缠绵低回的惆怅氛围廓清,淡远;然后融合,逐渐变得清明,澄澈,无尘;以致无嗔无怒无怨,仙风道气,爽然物外,超尘绝俗,臻入化境。至末段,“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一片酒酣醉眠狼藉的混乱,可说放浪形骸,穷形尽相,表面上看过去极具形而下的猥琐庸俗沉湎之态;然而,妙就妙在其中反透出一种大彻大悟后的形而上的自由潇洒。形体如何并不重要,这只是细枝末节,不过俗物肉身皮囊;关键在于身心纯宁,超然物外。一句“不知东方之既白”,言简意赅,出神入化。既然心灵已获解放,形体如何已成虚设,无可无不可,真可谓物我两忘,陶然忘机,浑然忘形,这该是出尘绝俗的最高境界。

上一篇:品读苏轼赤壁赋下一篇:《赤壁赋》中的文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