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与礼仪:婚礼的传统意义(4)

2018-07-20弟子规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勿计厚奁”,就是不要去计较那个嫁妆,“厚奁”的意思就是嫁妆。所以我们人生的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夫妻一结合,不仅是一家而是一体,所以都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彼此都能够去理解、去关怀、去体恤,您看整个两个家族,真的都会像一个大的家庭一样和睦。

  这一道程序过后,就是接下来有一个“请期”。“请期”就是选一个黄道吉日,来给他们举办婚礼。这个时候,男方又派使者到女方家里,还是提着大雁,又提着大雁去请期。请期的时候,男方一定会对女方的家长说,“你看你们是不是选一个日子,看什么时候结婚、成婚比较好?”女方家都会很客气说,“不要了,整个的一个过程都是你们在主导,我们只要遵从就好了,你们来选日子。”结果这个时候,男方派来的使者,其实他早就把两个日子选好了,他说,“我们已经选了两个日子,你们看这两个日子哪个合适?”因为古人他很谦退,我们不能怎么样?大丈夫,“你通知一下你们家,我们那个结婚日子已经选好了,是找人算的。”人家说,“不合适。”“不合适也得合适,这我儿子结婚,那怎么能行?”结果我们喜事好事,最后不要把它办成了什么?一个很不快乐的事情。

  所以古人他很尊重,一定是请教,请教完女方一直推辞,他就把他两个日子拿出来。拿出来之后,他为啥要选两个日子?你看古人做事的每一道程序都很周详,他要考虑这个女方家,家里的重要人物,比方父亲有没有出差、出远门,在这个日子赶不回来;或者这个女方家是不是有这些凶丧之事。如果有这些事,就不能在这一天去成婚,所以他一定选两个日子,让你来选。同时,还要看这个男女的健康状况等等,所以他考虑得非常周详。

  女方看了之后觉得,“这个日子我们也非常满意,可以。”往往这个日子选好之后,男方如果更慎重的话,还要去宗庙、自己的祖庙,去向祖宗告上,还要经历这样一道程序。那这件事定了之后,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来看,叫“亲迎”。古时候叫亲迎,后来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变变变,变到“迎亲”,这两个字给倒过来了。过去古时候叫亲迎,亲迎就是先生要亲自去迎娶他的新娘。

  这个“亲迎”,在儿子出门前,父亲一定要给他敬杯酒。就如刚才蔡老师讲的。那这个我们叫“行醮子礼”,过一会在下半场我们会看到这一幕。这个“醮”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说,今天父亲给儿子敬酒,我们一般常规,都是晚辈给长辈敬酒,父亲最大,在家里最有尊严、最有威仪,他怎么会给儿子敬酒?可是在这一天不同,父亲敬儿子这杯酒,其实他是好像委任,派儿子去承担这样的一份使命和责任,交付任务给他。所以这个醮字就是父亲敬了酒,儿子不必回酒,是父亲派你去接你的新娘回来,他是交付这样的重任给你,给你喝下这杯酒,来表达他这样的一份心境。那也有一番话的嘱托,“儿子,你去迎娶你的新娘吧,从此之后,你要教导她如何恭敬行事,同时你自己的言语行为也要合乎情理。”给他一番嘱托之后,儿子就说,“爸爸,恐怕……”那个时候不叫爸爸,“父亲大人,恐怕我做不好,但是我会努力,我一定不忘记父亲给予我的谆谆教诲。”儿子就出门了。所以这个“醮子礼”就是这样的一个内涵。

  从古到今,我们都知道婚礼的迎娶,一定是新郎去到新娘家迎娶,发展到几千年,这个仪式都没有改变。我们在座的有没有新娘那一天自己跑去的,有没有?或者新郎家里很有权威、很有气势就打电话说,“你们到那一天,你们父母自己把新娘送来就好了,我们就免去这道程序。”有没有?都没有,也没有自己跑去的?马来西亚一定都要去迎亲是吧?那我们可能也没有思考过,反正就已经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一个礼仪了。为什么要这样?在婚礼的“昏义”当中,其实这里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什么道理?也就是说,六礼的整个过程,都是由男子主动,我们有没有看到?都是男子派人到女方家提亲,这个就符合了阴阳动静的一个道理。男属阳刚,女属阴柔;阳刚所以就会主于动、主于攻、主于外;阴柔所以主于静、主于守、主于内。这就是男女的不同,先天的不同,它与阴阳之道相合,所以它是符合这样一个自然法则。所以男子要主动去迎娶,这是第一道含义。

  再来,第二道含义。新郎官到了女方家要娶妻子,新娘的父亲母亲要亲自把新娘的双手,放到新郎官的手上。这个是什么?代表父母亲大人的一份嘱托,就是,“从今而后,我的女儿就交给你了,您要为她一生的幸福去考量、去着想。”就有交付之意,就是把终身的幸福托付给了这一个男士。新郎官他也会当着岳父岳母的面,来表达他内心的感恩之情,“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生了这样一个好女儿,把她教育得这么有修养。”感恩之后也要表个态,“从今而后,我不仅对您的女儿负责任,我还要对你们父母、整个家族都要担负起这一份的责任,请你们一定放心。”您看,是不是就安了父母的这份心,也给当事人往后婚姻的生活,带来这样的一份信心,也彼此更加懂得互相的体贴、互相的关怀、互相的去成就,起到这样的作用。

  再来,古代的女子。之前不像我们今天早就认识了,两家跑来跑去,还没有成家,是不是每个星期周六、周日,“这个星期到我们家,下个星期到你们家。”会不会这样?有吧?所以古代不会这样,古代的女子她的教育非常规范和严格,女子从来不出门,成婚这一天才跟着新郎官出门。所以在这一天她要出门了,多么刚强的女性在这一天内心都会恐慌不安,因为她就要离开生养她的父母,离开她最亲的这些兄弟姐妹,这二十年来生活在一起的亲人,她要离开了。您看她的内心会不会有担忧?现在突然说让我们的儿女嫁到国外去,比方说我们的女儿嫁到国外去了,你看今天是不是她没有出过这么远的门,您看我们的父母会担忧吗?女儿她会担忧吗?我们可以去体恤。所以在这个时候,有新郎官亲自去迎亲,把她接到之后,这整个的一天,都在新郎官的身边,新郎官可以细心的去照顾、去关怀她,让她这一天的心绪都能够平静下来。

  我们看电视、小说,你们有没有看到,在婚娶的这一天,这些女儿、妈妈都哭的,有些哭得就是难舍难分,有没有?不过那时候没有化妆,要是化的妆可能这个妆就麻烦了。所以都会去哭,为什么会哭?真的是难舍难分,她也会内心有一份这样的恐慌。所以我们的这个礼,他设计得我们都可以去感受,古人设计礼,他真正的用意,那份慈爱、那份人情的体恤都能够考虑到。所以“亲迎”实在说是合情合理。

  接下来,新郎官要去娶妻子。新娘即将要被新郎官接走的时候,嫁前就有一个叮咛。这个叮咛就是女方的父母再给新娘一番教导,这一番教导是怎么教导的?我们一般马来西亚的长辈,你们的女儿要出嫁,你们一般会教给她们什么?那在古礼当中是这样讲,“女儿,你要做人家的媳妇了,你到了人家家,你从早到晚,都不能违背你先生(丈夫)的意愿,都不能违背婆婆的心思,你要懂得孝顺你的公婆,你一定要勤勉、要节俭,要承担家庭的这些家务,不可以懈怠、不可以懒惰,你要切记切记!”甚至怎么样,母亲讲完这番话,还要给她送一个小礼物,一个丝巾或者一个其他的小礼物,让她天天能够看到这个小礼物。为什么让她看到这个小礼物?让她天天看到这个小礼物,天天就能想起母亲的教诲,一旦她有干活干累了,不高兴了,发生一点口角,要耍情绪、耍脾气了,看到母亲的这个小礼物,就想到母亲给她的这番教诲,不敢忘记。所以透过这样的一幕,我们深刻的感受到,我们的父母是多么的爱怜我们子女,为了她们人生的幸福,真是左叮咛、右叮咛。

  可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不是这样?我们经常听到人家说,“我妈给我说,说你嫁到人家家去,你要多留几个心眼。你才别那么傻,我告诉你,你一定要悄悄的存私房钱,你那个存折就拿回来,妈妈给你放着。你放到家里会被对方发现的。”你们觉得爸爸妈妈的这份爱,是正确的吗?说,“你别傻,我告诉你,那个活儿,你看到公公婆婆在,你就赶快干,不在的时候,就让你老公干。”你们笑得这么开心,你们有教过这些话吗?你们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有没有听说过?都有。甚至还说,“我跟你讲,要是谁敢欺负你,你根本不要怕,我跟你讲,欺负你,你就给我回家来,爸爸妈妈给你撑腰,就把他们晾在那里,看他们怎么办。”是不是?

  我们想想看,假如我们一个女儿要出嫁,父母是给予她这些的叮咛,我们想想看,我们是在为儿女诅咒,还是在祝福?请问,他的女儿将来嫁到这个家庭会幸福吗?因为她的内心装的,都是家人给予她的怎么样跟对方去对立,怎么样去耍心眼等等,所以那份真诚失掉了。我们要成立这个家庭干什么?所以我们看到今天的离婚率为什么越来越高,这种夫妻之间的冲突,家族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厉害,都是源自于我们迷失了,我们失去圣贤的教育,我们对这些道理不明白,不知道怎样才能够真正带给我们儿女的幸福生活,我们不知道它真正幸福的内涵是什么。

  当然了,女儿在出嫁的时候,我们听到父母一番叮咛。实际上这个女儿在没有出嫁以前,乃至她整个成长的过程,其实父母都给予她女德的教育,点点滴滴都在培养她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媳妇,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媳妇。都已经从小到大开始培养,培养她待人处事、应对进退这些接物的能力,培养她做家务的能力,培养她方方面面的能力,都要培养。那我就觉得从我们老一辈的,父母、长辈的身上,我相信我们都能感受得到。尤其从我母亲身上,我是能看到,母亲的妇功那真的是做得很好,我们这些后代的女儿,没有一个能够学到。真的是七个孩子,纳鞋底、做鞋子、做衣服、做棉裤棉衣、缝被子,所有这些里里外外的活儿,母亲都会干,七个孩子的,我们从没有好像说在街上,去买过什么样的成品衣服。我们的长辈都为我们表演出来,只是我们那时候真的不懂得去学习,也不善学,但是这些印象在我们的内心很深刻。所以从小这个女子都会进行妇顺的教育、妇道的教育,这样才能确保她婚后生活的幸福。

  所以在《礼记․昏义》当中,就有这么三句话说,“顺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您嫁到别人家,首位的是要怎么样?要敬奉公公婆婆,要顺公公婆婆,要戒之敬之,这是你首要做的事。不是两个人自己躲到小房间,在那里你侬我侬,只要我们两个人好,跟你父母没关系,跟你的兄弟姐妹不和也没关系,我们两个好就可以了。能好得了吗?我们今天看到很多的家庭不幸福,源自于婆媳的关系怎么样?不和睦。先生在中间,我们想想看,一个是妻子、一个是母亲,他怎么来处理这个关系?每天就在那里怎么样?灭火,是不是?此起彼伏,身心疲惫。我们想想看,这个先生会不会长寿?可能都会早夭。真的是如此。

  所以我们不明白这些道理的时候,真的以为两个人好就能真的好。因为它是一体、是一家,所以首先是“顺于舅姑”,接下来是“和于室人”,要跟家族所有的人都能和睦相处,妯娌、跟自己的小叔子、小姑子。你看,跟一个小姑子没有搞和睦,一到过春节坐在那里吃饭,她坐上来,她就跑掉,她坐上来,她就跑掉,是不是?你看那个家庭气氛多么挣扎、多么不愉快。所以你看,他没有说先要跟先生好,是要把这两位摆在前面。“而后当于夫”,她不是嫁给一个人,她是承担一个家族的一份责任,最后才会去考虑跟先生的一些情趣相投,其他的,所谓我们讲的志同道合一些内容。

  那么我们讲到这里之后,我们也了解,女子的教育是太重要,我们说治国平天下的大事,女人家承担着一大半。我们说姑娘是什么?是世界的源头。假如“源头不浊,水流自清”,姑娘是世界的源头。我们也常常听到一句话说,“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您看女性的教育多么的重要。因为我们在古代的一些典籍当中也看到,尤其是我们的王善人先生,好像也是民国初年,兴办女义校,专门培养女德女性,培养她的四德,最重要的要培养女性的柔顺,女性的柔顺是属于妇德。他就讲到,“媳妇要性如水”,你做儿媳妇的,你要像水一样,水利万物而不争,你看它养育万物而不争;而且水又在最低处,它又随方就圆。所以,让女性要学水的精神,时时刻刻都顺于舅姑,这个舅姑就是公婆的意思,随顺自己的先生,这个家庭就会和睦。要是你强,我比你还强,那个家就翻天了,整个家庭的冲突,儿女可能都会受到非常大的一个伤害。

  所以古代,尤其是士人、士大夫、这些诸侯,他们的女儿要在出嫁前,要进行三个月女德的教育,专门再加强女德的培训。虽然有了父母给予她们很好的家庭教育,而在这个时候,还要进行三个月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就是这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我想我们在座的,今天我们的女士算是占大多数,我们来看看,古人他们对“妇德”都有哪一些标准,我们一起来读诵一下。

上一篇:《弟子规》启迪--虞舜耕田下一篇:《细讲弟子规》第01集课程复讲与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