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内有一副对联(3)

2018-07-20对联

  还要指出的是,赵藩的上下两联虽各有侧重,但又是互相联系、辩证统一的。用兵固然要“攻心”,而理政岂可不知人心?施政要“审势”,用兵更要深明形势,把 握时机。诸葛亮在通常情况下也都是将“审势”与“攻心”两者结合起来使用的,他的“择主”,他的“隆中对”以及他对“赤壁之战”形势的分析和一系列运作,便是明显的例证。汉末诸侯纷争,群英并起,应该说其时可供知识分子选择的“老板”是很多的,但诸葛亮却选中了当时尚无立足之地的刘备。为什么呢?因为他通过对全局的综合分析和深入思考(即所谓“审势”),已经预计到了天下将要“三分”,而自己只有加入到刘备集团,先促其“三分”格局的形成,然后再伺机统一 中国,以实现其“大一统”的愿望,这是其一;其二,刘备其人素以“仁厚”著称,且是帝室之胄,较之曹操、孙权无疑更得人心。于是,诸葛亮在对刘备进行了多次考验(即所谓“三顾”)并发表了他对时局的看法(即所谓《隆中对》)之后,遂出山相助刘备了。可以说,诸葛亮的“择主”本身就已考虑到了形势的特点与人 心的向背这两方面的因素,而《隆中对》更堪称是对这两者的科学总结与远景规划。至于赤壁之战前他到东吴的“舌战群儒”,以及他对孙权、周瑜的“激将之法” 并最终促成了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的胜利,也无不体现出他对形势的精辟分析和对不同人物心理的准确把握。可以说,“审势”与“攻心”既是诸葛亮施政与用 兵的主要特点,同时,也是成就他千秋功业的重要原因。正因为赵藩抓住了这两点,所以他的对联也就成为百年名联。而诸葛亮的成功实践与赵藩的至理名言,又一起为后人的治军治国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便是直到今天我们还对此联赞叹不已并为之“深思”的原因了。

上一篇:武侯祠门口对联下一篇:武侯祠对联天下第一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