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代表作诗歌(2)

2018-07-16顾城

  二、《我总觉得》

  我总觉得,

  星星曾生长在一起,

  像一串绿葡萄,

  因为天体的转动,

  滚落到四方。

  我总觉得,

  人类曾聚集在一起,

  像一碟小彩豆,

  因为陆地的破裂,

  迸溅到各方。

  我总觉得,

  心灵曾依恋在一起,

  像一窝野蜜蜂,

  因为生活的风暴,

  飞散在远方。

  借助于意象的比喻进行并列式的呈现,把焦点集中在一种感觉上面,使这首诗成为有较完整的结构之作。

  在“星星”与“绿葡萄”、“人类”与“小彩豆”、“心灵”与“野蜜蜂”之间,诗人所完成的是物象之间的比喻;而在“星星”、“人类”、“心灵”的遥相呼应之间,他却完成了一种空阔的从物到人、从人到心的思考。“星”与“心”的微妙联系,不也是一种隐秘的天人合一和物我共存的暗示吗?

  三、《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全诗只有两句,且诗中出现的意象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黑夜、眼睛、光明。正因如此,使得这首诗歌具有了深思的魅力。两句新奇的组合,看似相悖的转折,蕴含着奇妙的合理性。

  这种相悖的逻辑正是这短短两句诗的精华所在。这种相悖是在两个层面上的。

  第一个层面是诗歌整体的意象呈现方式与人们日常经验中它们的呈现方式相悖。这主要集中在眼睛的意象上。在茫茫的黑暗里,眼睛是唯一的明灯。在人们的经验中,眼睛始终是透明的象征。然而,诗中的眼睛却是“黑色的眼睛”。这是诗人心中的感受,也是诗人的深刻反思。这感受是撕心裂肺的创痛,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沉淀。这反思是沉重的,后面潜藏着巨大的恐惧。而这些又都指向了“黑夜”——那个时代的背景。

  第二个层次的相悖是诗歌内在的相悖。这主要集中在“光明”这一意象上。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那样深沉的黑夜,诗人要寻找光明。诗人正要用那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这是诗人奏响的反叛黑夜的一声号角。这个层次也是这首诗歌的主旨所在:诗人不仅要反思黑夜般的过去和倾诉心中的苦痛,更要寻觅。

  所以诗人为这只有两句话的诗起了一个宏大而耐人寻味的标题:一代人。但诗的内容似乎又指向了两代人:既是对上一辈的总结和反思,又是对下一代的呼唤和定位。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也充分地体现了顾城诗歌的艺术特色,在意象的营构上匠心独具。诗人采用了与生活中生命感受密切相关的意象,用出人意料的组合表达了他对世界、生活、生命的新鲜体验。他还尽量使用明确、简单的词汇和句子来表达心中的感受,避免诗歌的语言受到晦涩难懂等流弊的污染。

  这首诗在审美原则上是全新的。它避开了情感的直抒,弃置了景象的实叙,它没有着意建构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象、用隐喻,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现了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觉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从乌云的缝隙中射出一束白光。

  短短的两句诗,概括出了一代人的心理历程,表达出对黑暗政治的否定、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有力地证明了诗是精粹的艺术。它的思想内容的高度凝炼和艺术表现上的高度提纯,使它具有小说散文等文体所不能有的力度和容量。

上一篇:顾城经典现代诗歌下一篇:顾城诗歌里的童话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