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屈原》教学设计(2)

2018-07-16郭沫若

(三)朗读感悟:

  1、 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2、 播放《雷电颂》朗读:-1kwld.htm,要求学生注意

  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论。

  3、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激情澎湃,气势雄浑。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4、根据刚刚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参考:第一部分(从“风!”……“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第二部分(从“把你这”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语言品味:

  1、跳读精思: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2、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联系.写作背景谈谈戏剧的创作主旨。

  参考: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课后参考资料第二部分。

  4、《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参考: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运用排比和反复,使句式整齐;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上一篇:郭沫若石榴教学实录下一篇: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