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鸿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他曾编过《十六国春秋》,这部珍贵的历史文献以优美的文笔流传至今。
崔鸿从小就勤备好学、刻苦读书,知识非常渊博。
崔鸿小时候酷爱读书,常常废寝忘食。后来,由于家境败落,再也没钱去买书了。当家中的藏书被他读完后,就只好向别人惜书,借的书一般都催要得很紧,为了既按时还书又能把书读一遍,崔鸿决定将书抄下来读。
崔鸿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用来买纸,晚上抄书、读书要耗费很多的灯油,崔鸿家境贫寒,无钱买油。一天夜里,灯油已经耗尽,崔鸿的母亲已经睡了,崔鸿不得不放下手中没有读完的书,他躺在床上,心里还在想着没有看完的书,难以入眠。
崔鸿翻身下床,信步走到门口,突然眼前一亮,他抬头一看,原来天空晴朗,一轮明月当空,将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他把刚才没有看完的书拿来,借着月光展卷阅读,字句竟清晰可辨,崔鸿高兴得跳了起来,这下他又能读书了。
崔鸿急忙跑到屋里,搬出一个小凳坐在月光下,认真地读起书来,不知不觉,崔鸿发觉书的字迹逐渐模糊了,他抬头看,原来月光已经移动,于是他也移动小凳,追随着月光读书。就这样,月光不断移动,崔鸿也随之不断移动,直到月亮渐渐两斜,光线暗淡下来,书上的字实在看不清了,他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本,进屋睡觉。
从那以后,每当皓月当空,月光明亮的时候,崔鸿就来到院中借着月光读书、抄书。有时为了看书,追着月光走,他竟然追到院门外面都不知道。
崔鸿通宵达旦地在浩瀚的书海中邀游,收集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正是凭着这种勤奋学习的精神,他终于成了著名的史学家,可见,想读书,不是没有办法,难道我们会穷得像崔鸿那样连油灯都没有吗?条件越艰苦,越能磨炼人的意志,催人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