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亲情,就像一滴春日里的甘露,总能在悲怆的岁月里,鲜活怀旧者那风干的记忆,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亲情之爱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关于亲情之爱的故事一
1963年的冬天,农村的冬夜,窗外是无尽的寒冷,一盏正在燃烧的桐油灯散发出黄豆般大小的微光。微光映在低头纳鞋的母亲脸上,母亲紧皱的眉头突然舒展开来,充满渴望地说:“要是能买一台缝纫机,多好啊!”
“买缝纫机?买啥买哩!”爷爷听说母亲想买台缝纫机,而且只是“想买”,就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了。
母亲抬眼望望爷爷,有点惊诧。不过,她也知道,爷爷的反对是有道理的。在20世纪60年代初,城里有钱人家才能买得起缝纫机。一个山村农家,哪买得起这号奢侈品。何况,当时母亲还拉扯着四个年纪尚小的孩子,家里地里都要她照应。买台缝纫机,斗大的字不认得一升的母亲也不一定玩得转哩。
但是,母亲想买台缝纫机的“奇思妙想”却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因为,父亲见过缝纫机,那玩意,无论是做衣服缝补衣服,“哒哒哒”响着,针头可比鸡叼米粒快多了,十个手脚麻利的女人也赶不上。父亲想,要是给母亲买上一台缝纫机,那肯定能减轻她不小的负担,值得!
就这样,父亲东拼西凑。终于买回了一台上海牌缝纫机。
买回缝纫机那天,母亲笑靥如花,不停地摸摸这儿,动动那儿,嘴上连连念叨着:“这下可好了,这下可好了!”
当时,缝纫机在我们那个山村是稀罕物,虽说买回来了,母亲却犯了愁,不知道如何操作。于是,她带上襁褓中的孩子,就去到距离家十几公里的镇上四处打听,几经周折才找到一家缝纫机店,拜师学艺的条件是给人家干杂活,裁缝师傅闲下来才教她剪裁技术及缝纫机使用方法。母亲呢,做事勤快,人很随和,很快得到了师傅的赏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母亲怀揣裁剪缝纫常识,带着无限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憧憬回到了家。
为了巩固熟悉业务,母亲把父亲的衣服拆了,琢磨裁剪手法和尺寸,然后再上机缝合好。这样反复操练,逐渐掌握了做衣服的要领。
爷爷第一次穿上母亲做的衣服,喜悦之情无法言表,由衷地感叹:“没想到岳姑娘真中,真学会啦!”
“岳姑娘会做衣服啦!”这消息在村子里不胫而走。原本母亲只是想买台缝纫机为一家老小缝制衣物的,让她没想到的是,她很快就成了乡亲们眼中很有才艺的“岳裁缝”。
以前,村里人想穿一件新衣服,多是带上布料走20多公里去城里做,不但往返路程远而且要等好多天,自从母亲成了“岳裁缝”后,村里人穿时新衣服就便利多了。母亲善于仿制,竟连当时很流行的比较有难度的“四个兜”上衣都能做,由此,更是赢得了乡亲们的啧啧称赞。
母亲的记忆力也叫人佩服。她不会写字,而送来做衣服的布料常常在案头堆积如山。但凡新顾客送来布料,总见她在墙上简单地画几下,待衣服做好后,从来没有搞错过。
母亲还是位生性善良的人。村里有几位“五保户”老人,平时都是穿得破破烂烂的。母亲就利用晚上做完其他衣服的空闲,找些边角余料,为他们做成新衣送过去,从不计任何报酬。邻居“五保户”马寨老奶奶不爱说话,可一见到母亲,总喜欢攥着母亲的手唠叨几句,说的尽是感谢的话。而每逢春节,前后村庄的乡邻,好多都带上鸡蛋鸭蛋或自己种的青菜、杂粮、干果,登门感谢。可是都被母亲谢绝了。
母亲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不仅赢得了乡亲们的敬重,还改变了我家的面貌。随着母亲做裁缝的口碑越来越好,生产队里的干部们开会决定,不再让母亲参加地里的集体劳动,而且每做一件衣服给她计件记“工分”。当时,我家人口多,但缺少劳动力,年年挣的工分偏少,只好吃“统销粮”,自从有了缝纫机,在母亲的辛勤努力下,我们家逐渐摘掉了“统销户”的帽子,再不用在村里分粮食时站在最后面,领那些“下等粮食”了。
母亲自从与缝纫机结下不解之缘后,付出了极大的辛劳,可她从来不抱怨生活的艰辛。而她自己,也犹如一台缝纫机在不停地运转着。她用一生的心血,不但让我家丰衣足食,还把五个孩子抚养成人,其中,四个孩子大学毕业后都走上了工作岗位。而母亲,也随着那台上海牌缝纫机的老化,日渐苍老了。
2011年,我家从农村搬到了县城,临近搬家之际,母亲一再要求带上她那台心爱的缝纫机。此时,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老眼昏花,且长年被病痛折磨,再也不能上机做活了,但她仍经常时不时地去看看那台缝纫机,把机器擦拭一番,像保护一件珍贵的文物似的。
受了母亲的感染,我们几个兄弟尽管在外工作,也把母亲这台缝纫机视为“传家宝”,而且都没忘对爱人和孩子们讲述母亲与缝纫机的.故事,以图传承母亲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教给家里的新成员奉献爱心的传统美德。
而今,每次回家,看到那台缝纫机,我就想起了过去,仿佛又看到母亲在机器上缝制衣服的背影,那“哒哒哒”的熟悉的声音又在耳边响起。
关于亲情之爱的故事二
每次到机场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种很深的触动,总会想起我的弟弟。我第一次坐飞机乘坐的是郑州到厦门的航班。飞机起飞之后,我静坐在机舱的座位上,从公文包里掏一本薄薄的书,顺手撕下几张纸页,然后小心翼翼地叠起了纸飞机。我心想弟弟假如还活着那该多好啊!他现在应该二十六岁了。他也很可能会成为一名飞行员。
我的眼前浮现出二十多年前的情景。那时候弟弟是个身材瘦小,脸颊紫红的小孩子。他穿的衣服都是我和哥哥的旧衣服,既破旧又宽大。他没有零食,也没有玩具,但是他每天展露出一副乐得开花的笑脸,似乎他的世界里充满了快乐。长辈们都说我们兄弟三个弟弟最机灵聪明,也最有礼貌。他的嘴像是沾满了蜜水,见了叔叔阿姨就甜甜地问好,很讨人喜欢。
一天放学后我背着书包回家,弟弟正坐在黑白电视机前看着动画片。我坐在门口叠起了纸飞机。这是课堂上老师教我们的,当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每个人回家做两只纸飞机。
弟弟两眼盯着电视机的荧屏,看得很入神,还不断地发出嘿嘿的笑声。我的手摩挲着白纸,折来叠去折成了一只很丑、很笨重的纸飞机。弟弟不经意地一瞥,瞥到了我手里的纸飞机。他快速挪动着木凳子到我身旁。他伸手抢过我手中的纸飞机,还让我教他。我将做好的那只纸飞机慢慢地拆开展平,手把手地教他。他悟性很高,学了一遍便学会了。那张皱巴巴的白纸在他手里迅捷地翻转着,一眨眼折成了漂漂亮亮的纸飞机。他拿着它在屋子里随意投掷。纸飞机穿过屋里一缕缕明亮的光线向前飞翔,最后盘旋落地。从那以后弟弟喜欢上了叠纸飞机。
那是秋收后的一天,中午的太阳照着安静的村庄。我家院子里晒着黄灿灿的玉米棒。一包包新摘的棉花也堆在太阳底下。我们一家人正在吃午饭,天空上传来嗡嗡的声响。我们抬起头,只见一架飞机飞得很低,可以清晰地看到巨大的机身与机翼。它正飞行在村庄上空,慢慢地向西方飞去。弟弟立即将饭碗与筷子扔在桌子上,飞跑了出来。他奔跑着紧追着飞机,跑跑颠颠穿过村巷,直追到田野里去。他边跑边喊:“飞机……飞机……”我们都以为弟弟发了疯。母亲担心他摔倒或撞在墙上,端着饭碗追在他身后喊着他的名字,让他停下来。但是他仰脸望着飞机奔跑着,似乎什么都没有听到。他的脚下像是踩着一个风火轮,飞速地追着飞机。
那架飞机缓缓地在蔚蓝的秋空上飞行,在地面上投下一片阴影,很快将弟弟甩在了空旷的田野里。弟弟傻傻地伫立在田埂上,仰头望着在天边渐渐消失的飞机。他满头大汗跑了回来,告诉母亲说等他长大了要成为一名飞行员,开着一架飞机,在天空里飞来飞去。
不久,村里人都知道了弟弟的梦想。人们见了他就调侃他,都管他叫小飞行员。有一次姥姥来我家,她望着弟弟说她很早以前见过飞行员。飞行员大都长着一双黄眼珠,目光明亮,而且手臂长长的,而弟弟也是黄眼珠,长手臂,很适合做飞行员。他听后欣喜若狂,手舞足蹈,见人都说姥姥说她适合做飞行员。他还央求父亲一件事情,就是一个月后他生日的时候送他一只飞机玩具。父亲当场答应了,还说要给他买带电池、可以在空中飞的那种玩具飞机。
弟弟每天都叠几个纸飞机,日夜盼望着父亲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他也常常在饭桌上告诉我们说等他长大了要当一名飞行员,开着一架飞机带着我们到好玩的地方去,然而没有等到生日那一天,弟弟竟然意外死亡了!他走得是那么突然,走得那么平静。那天早晨他还像跟屁虫似的缠着我玩,一副活蹦乱跳的样子,到了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僵硬。我握住他冷冷的手叫他、喊他,他却纹丝不动地躺着,没有回应;我将他平时最喜欢玩的纸飞机与最喜欢吃的夹心饼干摆在他面前,他仍然一副沉睡不醒的样子。那天陪他入葬的有他喜欢吃的饼干,有等到过年才穿的新衣服,还有他叠的那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纸飞机。
二十多年的光阴似乎只是弹指一瞬。二十多年后哥哥和我都长大了。我们很少提起弟弟。在这个世界上他像是没有存在过,只是我们噩梦中的一个人物。我们是在自欺欺人!弟弟是我们心头永远的伤痛。我们都不愿触摸内心深处那个流血的伤口。
有一天我们一家人路过机场,母亲说很想去看看飞机,于是哥哥开车拐到机场附近。我们一家人站在高高的土丘上,远望着被栅栏紧围着的机场。只见寥廓的停机坪上停着一排银白色的飞机,一架飞机正要缓缓降落。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弟弟,想起了很多年前弟弟追飞机的情景,想到了弟弟想当飞行员的梦想。父亲望着那架降落的飞机眼睛湿润,他说他这辈子有个很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给弟弟买个飞机玩具。母亲也想起弟弟曾经说过的话,她说弟弟喜欢叠纸飞机,还想长大后当飞行员。弟弟说过当了飞行员以后,他要开着飞机带着我们一家人到好玩的地方去旅游。母亲说到这里,我们的泪水都夺眶而出。母亲看到我们流泪,她抹掉眼角的泪水,微笑着说:“唉,我不该提这些伤心的事情。过去的都过去了,我们一家人现在过得都很好,将来还会更好。”
想起这些往事,我不禁潸然泪下。我坐在机舱里,静静地望着我叠好的那只纸飞机。我像是望到了长大后的弟弟穿着飞行员的服装,一副英俊、干练的神气。他正坐在驾驶舱里,戴着头盔式耳机。他从容自如地操纵着飞机。那架飞机在浩瀚的空中翱翔,飞向了一个美好的地方。
【关于亲情之爱的故事】相关文章:
1.关于亲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