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张泉灵毕业于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对新闻情有独钟又是个“天生的话痨”的她,毫不犹豫地“背叛”了自己四年的德语学业,考入了中央电视台,先是在《中国报道》当一名采编人员,后到《东方时空》担任主持人。
进入央视,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讲,既有巨大的平台优势,也有着惊人的竞争压力。你想啊,央视主持人多达几百位,观众能记取的又有几位?更何况,张泉灵到《东方时空》担任主持人那会儿,节目主持人个个是“大腕儿”、“无敌手”,像白岩松、水均益、敬一丹、董倩等等。这不能不让初出茅庐的张泉灵思考:如何才能站稳脚跟并脱颖而出呢?
为了自己的前途,张泉灵可谓煞费心机。她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白岩松比我年长5岁,假如我等到他退休接班的话,届时我刚好也到了退休年龄。”思想一瞬间,改变一瞬间,张泉灵很快认清了一个道理,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差异化竞争的目标——主动请缨到一线当出镜记者。正好当时有很多主持人都不愿到现场采访,更愿意坐在演播厅当主持。所以,张泉灵主动申请到一线去,很快就得到了央视领导的批准和支持。
从此,每逢国内外大事件直播活动,我们都能从央视演播室里主持人的嘴里听到这样的字眼:“连线前方记者张泉灵。”在2000年跨世纪庆典、2001年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2002年阿富汗战乱、2003年抗击非典、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5年连战及宋楚瑜大陆之行、2008年汶川大地震、2009年国庆大阅兵、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等现场,张泉灵每每以其详实的现场情况和得体的谈吐,给亿万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成绩的背后,是张泉灵超出常人的付出和努力。为了采访“神七”飞天,张泉灵阅读的相关书籍叠起来高达1米,她说:“当一名主持人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采访时心中有底。”为了报道航天员在上天前所经历的艰辛,张泉灵亲自试坐了训练航天员用的电动转椅,坐在飞速转动360度的椅子上,2分钟后她就头昏呕吐,她说:“只有我在一线并且亲身体验了,报道才会更真实更好看。”2008年5月12日,张泉灵为了做“圣火耀珠峰”直播,在海拔5150米的`珠峰大本营待了一个月之后,回到了拉萨。正当她还沉浸在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报道成功的喜悦中时,汶川大地震发生了。这时,张泉灵的第一反应是:到现场去!虽然她非常清楚,从高原下撤以后的第一原则是休息,而且她也很想家,想不满两岁的儿子,但是这时候在她心里,到一线去是不需要选择的决定。5月13日,张泉灵挤上了震后拉萨飞往成都的第一班飞机。帮助外面的人搞清灾区的情况是此时记者的第一责任。太多太多灾区的情况,抢险救灾的人要知道,受灾的群众要知道,党中央要知道。到达四川的当天下午,她就克服重重困难,抵达重灾区之一的北川县,在雨中发回了第一条4分钟左右的现场报道。随后,在汶川地震的报道中,由于连续奋战,她来不及化妆,连隐形眼镜也来不及戴,在电视镜头里显得素面朝天、疲惫不堪,但在观众心中,她却是最美丽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泉灵立足基层13年,终于成就了自己。2009年11月,她收获了中国播音主持最高奖项——“金话筒奖”。
2010年8月中旬的一天,刚从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现场报道回来的张泉灵,在接受《大前程》杂志采访时说:“基层一线是锻炼人的好地方,在那里你可以大施身手。正是十几年来我在基层,能够每天去面对不同的人,去了解不同的事情,让我的生命如此之丰富。”
张泉灵所言极是,职场中的青年朋友,如果你还在为周围都是“无敌手”显示不出自己而发愁,何不学学张泉灵的差异化定位发展策略,到一线去,到基层去,百炼成钢!
【到一线成就自己励志人物故事】相关文章:
4.成就心态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