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具有立体、综合的教育价值与现实意义,学校管理者应当清晰认识,精心组织,合理运用,力求发挥学习雷锋活动的综合效益。下面我们为你带来雷锋的故事的资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雷锋的故事的资料篇一
雷锋的事迹能够被发现,并被树立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主要是他的事迹确实感人。
雷锋曾抄写过一首歌词,其中有一名句:“我把党来比母亲”,这句词表达的正是他的心里话,他把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恩情牢记心中,在少年时代就经常做好事,并且把这当作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乐趣,一直是大家称赞的好少年。1956年雷锋高小毕业后,乡政府选他当通信员,由于表现好,工作出色,不久就被县委调去当公务员。他工作积极,埋头苦干,被县委机关评为“工作模范”。县里建团山湖农场,需要人,他主动报名去那里开拖拉机。他政治上进步很快,1957年加入共青团。他工作中有一种拼命精神,在参加根治沩水河的工程中,被评为工地模范。
1958年11月,雷锋响应党和政府积极参加工业建设的号召,远离家乡,到人生地不熟的东北鞍钢化工总厂当了一名推土机手,一直干到1959年12月。仅仅一年时间,他就被工人们称赞为最能干的优秀工人,由于工作出色,他多次被评为“红旗手”、“标兵”、“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出席了鞍山市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960年1月,雷锋参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的一名战士。参军后他表现仍然突出,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团营嘉奖多次,被评为节约标兵,沈阳部队工程兵领导机关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称号。他入伍不久即担任班长。1960年11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他在部队内外经常做好事,产生了很大影响。1961年6月,他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
雷锋从心里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他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政府给的,自己要把一切交给党。通过学习,他把这种朴素的感恩之情上升到了为人民服务的高度。无论是当工人还是当兵,雷锋出于内心的真诚,做了大量好人好事。有一句话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并不是过誉之词。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5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雷锋在当工人时就以做好人好事而被组织赞扬。他入伍后,做好人好事更多了。部队也多次因此而奖励他,曾将他的照片、日记和模范事迹通过各种方式作了广泛的宣传。其宣传材料大多是这样记述:雷锋在部队的培养教育下,他进一步提高了政治觉悟,牢固地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目标。他不忘阶级苦,懂得“怎样做人,为谁活着”,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连队分配他当汽车兵,他努力钻研驾驶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担任班长后,大胆管理,事事模范带头,带领全班成为部队先进集体。他热爱集体,关心战友,关心群众,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并身体力行,认真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谦虚谨慎,从不自满自炫,受到赞誉不骄傲,做了好事不留姓名。
在雷锋陆续收到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表扬他的信中,也主要是称赞他做好人好事。他常年坚持帮助别人,而且不图任何回报,的确令人感动。以至后来人们一提到做好人好事,就说这是“学雷锋”。
雷锋的故事的资料篇二
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的诸多雷锋遗物中,一本“黄丽”赠送的笔记本扉页写的赠言引起了众人的好奇与疑问。
亲如同胞的弟小雷:
你勇敢聪明,有智慧,有前途,有远见,思想明朗,看问题全面,天真活泼,令人可爱,有外在的美及内在的美。对任何同志都抱着极其信赖的态度,等等。这一切结合起来,真算得我心爱的弟弟,忠心的朋友。
弟弟,你直(值)得人羡幕(慕)的地方还多着哩!你是青年中少有的,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是会做出很大贡献的。
弟弟,干劲和钻劲使你勇往直前,希望你在建设共产主义事业中把你的光和热传遍到全世界,让人们都知道你的名字,使人们都热爱你和敬佩你。弟弟,希望你实现姐姐的理想。
在临(别)之前,要把我内心的千言万语说完是办不到的,我是不愿意与弟弟离开的。祖国需要你和等着你呢!弟弟,前进吧,你的.前途是伟大的,是光明的。姐因文化太底(低),不能把我内心所想说的都苗(描)写出来,只好就此亭(停)笔。
黄丽是谁?她与雷锋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一切在雷锋牺牲后,都成了难解的谜,引来无数的猜测。赠言虽署名“黄丽”,但据雷锋生前战友了解,雷锋入伍后曾多次提起过一个女孩,她不叫黄丽,而叫王佩玲。黄丽与王佩玲有什么样的关系?她们是不是同一人?早在1991年春的一天,人们在湖南省长沙市找到了王佩玲。当问起当时她与雷锋的关系,王佩玲说了许多;但问及那篇署名“黄丽”的赠言是不是她写的,她就沉默不语了。1993年,作家戴明章撰写《回忆雷锋》一书时,曾来到王佩玲所在的工厂进行采访,然而因她休息而未能见到。随后,戴明章写了10多封信给王佩玲,其中一封更是情真意切:“我们这些雷锋成长的见证人都已年近七旬,来日不多,找不到‘黄丽’,何以告慰雷锋的亡灵?”王佩玲读后心潮起伏、寝食不安。事后,她主动提笔写了一封信,承认“黄丽”就是她。同时一再表明自己与雷锋不是恋人,只是工作上的好朋友,并讲述了与雷锋交往的经过。
1958年2月,当时在湖南望城县坪塘区做营业员的21岁的王佩玲到团山湖农场劳动。一天收工后,她在路上看到雷正兴(雷锋原名)手拿着书,边走边看。平时也喜欢读书的王佩玲好奇地喊了一声:“小雷,你看的什么书,能不能借给我看?”雷锋回头爽快地说:“好,你拿去吧!”当时,雷锋有一个藤条箱子,里头放着不少的书,除《刘胡兰小传》外,还有《黄继光》、《赵一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从那以后,王佩玲经常找雷正兴借书来看,与年方18岁的雷锋相识并成为了好朋友。
1958年3月13日,刚吃过午饭,雷锋从衣服里掏出来一个日记本送给了王佩玲。他在日记本上写有赠言:“王佩玲,你是党的忠实女儿,愿你的青春像鲜花一样,在祖国的土地上发散芬芳!伟大的理想产生于伟大的毅力!在平凡的工作上,祝你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 里头还夹着一张他的全身照,背面写着:“送给王佩玲同志留念。雷正兴赠。1958.3.13”。这两样礼物现珍藏在湖南望城雷锋博物馆里。雷锋送日记本和他的一番善意劝说,对王佩玲触动很大,从此每天不论多累,王佩玲都坚持读书和写日记。有时姐弟俩还常常交换着看,雷锋时不时地还指出王佩玲日记中的错别字和病句,并且告诉她修改,使得王佩玲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958年3月16日,雷锋在县级报纸《望城报》上发表了他创作的第一篇记叙文文章《我学会开拖拉机了》。这激发了雷锋的创作梦。不久,雷锋受高玉宝《半夜鸡叫》的启发,也想写一部自己的家史。他甚至进行了初步构思,计划分十章并断断续续地写出了两章。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书稿后来大都遗失了,而《雷锋全集》里收录的《一个孤儿》的自传体小说,或许就是保存下来的其中一些片段。雷锋在团山湖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茵茵》,是他创作的一篇形式最完整的小说。这是一篇按照当时流行的塑造先进人物的思路写出来的作品,2200多字,写在32开的横格纸上,字体倾斜,行文流畅,颇有生活气息,也表达着雷锋对19岁的女“英雄”的热爱。有趣的是这篇歌颂女主人公“茵茵”的小说里,似乎也隐含了王佩玲的影子。
雷锋的故事的资料篇三
一天,雷锋因共登上了从抚顺到沈阳的列车。你看他,以上车就忙个不停。他主动帮列车员扫地、擦玻璃、收拾桌子,给旅客倒开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人找座位。一会儿,就忙得满头大汗。别人叫他休息,他总说不累。
到沈阳站换车的时候,雷锋在车站内发现一位背着孩子的中年妇女因丢了车票而焦急万分。他急忙上前问明了情况,原来这位妇女是从山东来的,要去吉林探望孩子他爹。雷锋就安慰她不要着急,并领着她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车票。大嫂接过车票,热泪夺眶而出。
又一次,雷锋到丹东作报告回来,早晨5点钟到沈阳换车回部队,过地下道时,他看见一位老大娘,拄着棍、背着大包袱,很吃力地走着。雷锋迎上去一问,知道大娘从关内来,是到抚顺去看儿子的。雷锋立即把包袱接了过来,一手扶着老人说:“大娘,我送你到抚顺去。”
老人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上车后,雷锋给老人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老人身边。他问老人的儿子是干什么的,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老人说儿子是煤矿工人,出来好几年了,老人没有来过抚顺,还不知道儿子住在哪里。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了雷锋。他看了信封上的地址,写的是“抚顺市XX信箱”,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老人找儿子的迫切心情,就说:“大娘,您放心,我一定帮您找到儿子。”
“那敢情好!”老人高兴得眉开眼笑。
火车进站后,找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帮助老人找到了儿子。母子见面,老人的第一句话是:“儿呀,若不是这孩子一路送我,娘怕还找不到你呢。”
老人的儿子拉着雷锋的手,一再表示感谢。
【雷锋的故事的资料】相关文章:
2.雷锋的故事资料
7.《雷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