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1100字(2)

2021-01-18红楼梦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1100字3

  有这么一阵子,一打开手机必定要做的事情就是打开qq音乐,将双笙的《终身误》设置成单曲循环:都道是金玉良玉,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一直很喜欢古风,这首歌的词和旋律更是唱到了我的心里,直到打开《红楼梦》太虚幻境的那一回,我惊喜的发现里面的“终身误”这首词。喜爱的词就藏在红楼梦里,这使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也想看看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曾经跟同学玩笑说,不如这篇文章就叫“一颗石头和一株小草的缘分牵绊”。这个一开始的传说不仅让这本书都带上一丝仙气,更注定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两世纠缠,也注定那爱而求不得,有的人,从第一眼,就再也忘不掉了。最有感触的那一段情节,是贾宝玉大婚的时候的。我想象着一个男孩子满心欢喜,想着林妹妹的点点滴滴,想着从今天起与她终于要续起木石前盟,却在掀开盖头的那一刻错愕不已,而那个女孩却在他大婚的夜里在潇湘馆的角落咽下最后一口气。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年少时的陪伴,谁又会想到最后是这样的结果,又能怪得了谁,那个时代下,哪有这么多圆满。

  我欣赏宝钗,因为薛宝钗这人生中,得意是因为贾宝玉,失意也是因为贾宝玉,正如终身误中的到底意难平,宝钗本身没有什么错,她只为追求她自己作为女人应有的幸福,可我也最心疼她,有人说红楼梦中贾母爱热闹,宝玉爱热闹,黛玉会胡闹,湘云会大笑,母亲不懂得,哥哥是混蛋,嫂子不是人。没有一个人懂她。表面上人们都亲近她,宝钗看似热闹,其实她是最孤独的那个人;我同情黛玉,一个清冷孤高的人,到底是终身误,误终身,与他终究是忘记了彼此;对于宝玉这一形象的评价,我很复杂,我喜爱他的时而通透,时而痴,却也在最后都只念风月情浓,负了木石前盟那里流下了眼泪。还有平儿、妙玉、晴雯…他们都像是这本书的过客,有人有了最终的归宿,有人随着时间的走过,消失在这长河里。

  贾府的由兴到衰的过程里,藏着多少心酸。这个主时间轴下,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兴衰。可能最后这个结局,谁都没有错,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也许是这种可悲,这种无奈才吸引了我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属,因为凤姐对刘姥姥的帮助,才有了姥姥对巧姐儿最后的报恩,可是更多的人,最后还是逃不了一个悲,剧里的凤姐,被人雪地里拖行了好几里,她死前的无望,还有对巧姐儿放不下的牵挂,无时无刻不在揪着我的心。曾经看到一些别的版本的《红楼梦》,作者们都重新改写了红楼梦,将自己心中的遗憾通通填上,有的将木石前盟写圆满,有的提醒凤姐提防王夫人。如果结局都是这样,可能就也不是红楼梦了,红楼里的故事,是一个悲字,这个悲字写的婉转漫长,不知曹雪芹写出了他自己的多少心酸。

  《东邪西毒》里有一句台词“以前我认为那句话很重要,因为我相信有些事说出来就是一生一世。现在想想,说不说也没有什么区别。有些事情是会变的,我一直以为自己赢了,直到有一天我看着镜子才知道我输了。在我最美好的时间里,我最喜欢的人不在我身边,如果能重新开始该有多好。”如果我也有改变结局的能力,只希望这个时代下,即使改变不了那么多人的心意,能没有那么多无奈和错过就足矣了。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1100字4

  翻一本《红楼梦》需要一个月,结束的时候大多数人的脑海里会出现两个字:悲剧;看一本《老人与海》可能会牺牲出游一周的乐趣,看完这本书通常我们只记住了一句话: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打败;读一本《边城》务必会使人耽搁各种游戏玩闹,读罢总是会浓缩成一个字:美。于是我们在“高中生必读书目”的大力鞭策下被成功地培养成了奶牛,吃的是很多块草地上的草,挤出来的是奶,而且是一样的奶。

  执着地看完了还不算完,我们身上还肩负着历史使命,要将“剧透”的任务传承下去,于是我们写读后感。用《红楼梦》做例子,很多人都写了《红楼梦》的读后感。每个人都或开篇或总结地说这是一个悲剧,于是我很讶异。为什么都说这是个悲剧呢?这些读过《红楼梦》的人内心是有多么悲剧,才把这么好的一个故事一致地看成了悲剧。是因为林黛玉死了,贾宝玉出家了,薛宝钗守活寡了?但是我觉得就这个结局未必是悲剧。林黛玉冰清玉洁了一辈子,终于要离开这个脏陋不堪的世界了,为什么说这不好呢?贾宝玉就不是当官的那块料,又不能违心地与薛宝钗相亲相爱,皈依佛门也是情理之中,他自己都没有哭得昏天黑地的,怎么就“悲”了呢?至于薛宝钗就更不是悲剧了,她可以选择改嫁,但她没有,足以证明她愿意守候着这份念想与等待。而甘愿等待的人,是会快乐的。难道说非要继续在那个破园子里,林黛玉和贾宝玉结了婚,然后我们看着本来飘若仙子的颦儿生了一大堆孩子,给儿子女儿扎小辫、关心柴米油盐酱醋茶?若真心爱黛玉,是不会希望她有这样结局的。可能在有些人的眼中这样是美满的,但这可不是喜剧,当然也不是悲剧,根本是一场闹剧!黛玉还了泪了了情,不算是功德一件么?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是人才,是拥有某种技能的人,如果你是不同的,你是那种技能的代表,你就是出色的。许嵩说过:“人和人真的是不一样的,不仅仅是指纹。”这句话我始终很信服,但我不希望我们原本的特点被这个世界给雕琢成一个个大团圆。我们接受着无穷无尽的剧透,于是我们从各具思想的人沦为了口径一致的奶牛。

  我们吃了不同的草,但是绝对不要再挤出同样的奶!我们需要听话,但听话的同时也需要自主。一个寒假,只读名著会脱离生活的,我们还是需要消遣,但是有多少人自己读到些东西了呢?我们是人,不要再做奶牛!

  评点:郑文龙

  “高中生必读书目”之类名著阅读指导所在皆是,且购阅者不乏其数。然而,能入其中出其外继而有破有立者实在寥寥。颇为可喜的是,作者此文能以独立意识、批判思维立意运思,对教条成见予以剖析批驳,进而突出主体意识与个性风采,确乎可嘉。文题“我们吃草那些事”,风趣幽默又不乏反讽讥刺,以其“无厘头”的风格先声夺人、预设悬疑。篇首两段,先以实例说明教条填鸭式的阅读指导模式将作品程式化复制化,又通过草——奶牛——牛奶这一系列性形象喻指作品——读者——读者对作品的阅读理解这一过程,论说自然、推理归谬,将一幅因教条“剧透”而导致心智退化的图景展示在读者面前。其后便是以对《红楼梦》的理解为例,详尽论述了对“悲剧说”的质疑与对“精神不败”的澄清,从作品出发,结合自身感悟,论证入情入理,颇多卓识高见。

上一篇:学生《红楼梦》读后感五篇下一篇:《红楼梦》读书笔记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