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由于贾平凹沉厚的农民意识和对城市生活有意无意的的抵触心理,导致《废都》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
贾平凹所要表现的这种城市,也就更符合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城市状况。在那个特殊时期,城市农村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变,思想认识也在新的事物、现象面前有着不同的表现。就的一切将被摧毁,新的一切正待建立,《废都》这个“废”字也正是庄之蝶之类文人骚客旧的文化心理,思想观念、精神世界等方面的颓废,废都的摧毁也就是这批文人精神世界的坍塌。
从贾平凹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上我们也很难捕捉到一丝的城市气息。他对城市文明也像作品中的那头牛一样不以为然,默然相对。而总是津津乐道商周的各种风味小吃。
贾平凹对城市的难以把握也通过《废都》中的那头有所表现,也通过庄之蝶对他的女人们的命运难以把握表现了出来。《废都》中的的牛和贾平凹,庄之蝶都认为自己是同伴中唯一一个能进城市的,但是当他们真正进入了城市,都搞不清城市到底是什么。城里的人都在怨恨人太多了,说天越来越小了,地面越来越窄;但是人都要逃离乡村来到城市。在牛看来,城市是可笑的。到最后这位“哲学家”后悔来到城市,他怀念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想念它的伙伴,希望重新过上乡间的那种美好的生活。它在城市中感到孤独、寂寞和无名状的浮躁。城市的空气使它窒息,混合着烟味硫磺味脂粉味的气息,让他的胸口发堵发呕,但它不能改变这个城市的人和这个城市的气息。他后悔来到这个城市,来这个城市并不是它的荣幸和福分,简直是一种悲惨的遭遇和残酷的惩罚。
三、感觉的贫乏和错位使得贾平凹展示给人们的不是现代化的新型城市,而是一座“废都”
“废都”不仅是旧城市的象征,也是人们旧的观念、精神文化的象征。一座新城的建设必须以“废都”的坍塌为代价,一种新的观念的产生也必须以摧毁旧的思想观念为前提。
《废都》中所叙述的风味小吃,风景名胜,民俗风情,使读者找不到城市的感觉。例如贾平凹没有儿子,于是他说:“我没有儿子,父亲死后,我曾说过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可见,这种陈旧的思想在他身上依然存在。《废都》中庄之蝶在妻子牛月清面前是一个性无能,也没有生下孩子。这就有了牛月清干表姐替他们生孩子的叙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变向的“借种”现象。所以《废都》使人感到的是那种江河日下的无奈性的放大的世纪末心态,描写城市新生活就成了我们时常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看到的市井生活而非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生活。
贾平凹是逃离城市而写城市,而近年的后起作家却与他正好相反,他们对新的城市现实,从范围、细节到人的精神状态不单单拥有经验和认识,更有着种种精妙,切肤的感觉。现代都市是这些新兴作家的天地,他们与城市生活浑然一体。这些作家笔下的城市与贾平凹《废都》中的城市有着天壤之别,贾平凹的“废都”是一潭死水,凄凉而又悲怆,甚至有一种童话般的神秘味道。而新兴作家谈到的城市是有飞动之感的,活生生的,一洗天真和幻想,充满着生活本来的严峻、真实复杂的意味。他们之所以写出真正的城市文学是因为他们有着对城市文明、城市社会和城市心态的良好充分、恰如其分的感觉。而贾平凹为了写《废都》却逃避了城市的氛围,从西安来到农村,完全与世隔绝。通过《废都�后记》我们知道他在没有广播听,没有报纸看,没有麻将、没有扑克牌的环境下写作的。那么这样写出来的城市感觉上必然是贫乏甚至是错位的。
总之,贾平凹有着浓厚的乡土之恋,他身居城市却深深地眷恋故乡,他的身上流淌着与黄土地亲近的血缘始终承认自己是“农民”。贾平凹无法抗拒城市对他的诱惑,也不能完全脱离乡村意识对他的影响,废都也正是这种矛盾下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