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2)

2018-07-20记承天寺夜游

  淡淡的静,淡淡的月,淡淡的忧,淡淡的思,淡淡的闲。

  其实,它只写了两个字:月与闲。

  这是一个秋天的夜晚。时至十月,秋高气爽。黄州的田野里清气流荡。宁静像一支小夜曲。以苏轼之多情,他一定对这一切有所觉察。可是,他“解衣”了,“欲睡”,打算睡去,打算把自己交给黑暗,打算放过这一天,等待下一天。可是,自然不放过灵性的人,月亮还想和东坡这样的雅士对话。“月色入户”。心有灵犀一点通,月亮有如解人,她知道,有一个灵性的诗人,并不愿放弃一个美好的秋夜;她知道,一颗懂得美的心,绝不轻易在无边风月里合上外壳。

  此时,不由令人想起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那个“悠然”——南山不是抬头看见的,而是自己悄悄儿融进五柳先生的心怀的。无论陶渊明还是苏东坡,他们都是能够随时随地“物我两忘”的人,他们与天地风月没有间隔。因此,东坡受到月色诱惑,“欣然起行”,也就顺理成章了。

  “欣然起行”,其实是苏轼的常态。他总是好兴致。他总是兴致勃勃,对生活睁大着一双好奇的灵活的眼睛。只有兴致如此高的人,才会“欣然起行”“欣然从之”。东坡爱用“欣然”,那是因为他时时“欣然”,时刻准备着,如壮士开弓,“跃如也”,随时都可以出发,去参加自然的狂欢。试想,换做一个恹恹欲睡之人,他会这样 “起行”吗?他会在看到月光的一刹那,想到去捕捉那离合神光吗?他也许更多想到,先睡吧,反正月光有的是,反正天长日久来日方长管他呢。

  于是,这份喜悦要与最好的朋友同享,这份快乐不找个人一块儿体验就兴奋得难以自已——“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上一篇:记承天寺夜游相关习题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读后感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