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952年《老人与海》问世,此后分别获普策利奖及诺贝尔文学奖。他所塑造的硬汉形象也影响了欧美文学。
《老人与海》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
五、说学情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
一、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特点
新课程改革之后,《老人与海》安排在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小说单元)中,它是作为一篇自读文章出现的。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共有2个小说单元,必修3和必修5各一个。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二、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而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2.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3.感受主人公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的环境里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2.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
四、教法
1.“情境导入法”:结合作家本人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及其硬汉形象,并播放电影版《老人与海》的精彩片段,使他们直观地感受到男主人公桑地亚哥的血性与无畏,从而进入到作者为我们创设的情境之中。
2.“生本探究法”: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在自主合作、交流中,逐步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语言风格的把握。
五、学情
相比较散文、诗歌、戏剧体裁来说,学生对小说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并且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小说阅读理解能力,但生活阅历上的欠缺,使得他们在理解《老人与海》这种具有很强象征性和哲理意味的小说时,很难深入挖掘小说文字表层之下所潜藏的意蕴;于是,我想以《老人与海》为例,尝试引导学生学会挖掘小说故事情节之外的外延与内涵!
六、教学过程
Ⅰ.情境导入
Ⅱ.情节简介
Ⅲ.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Ⅰ.情境导入
他是一个酷爱打猎和钓鱼的作家
他曾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他的身上中过237片弹片
他的头上缝过57针
他在非洲两度飞机失事
严重的脑震荡使他的视力和健康每况愈下
他用笔塑造了一系列打不垮的硬汉英雄
他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拒绝成为生活的弱者
他就是美国的文坛硬汉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
电影海报、播放电影片段
Ⅱ.情节简介
《老人与海》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Ⅲ.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学生阅读全文,解读探究——
学生活动一:速读课文,并分组思考问题,多媒体课件显示:
1.选文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2.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一共出现过几次?
哪次给你的印象最深?
3.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与鲨鱼接二连三地进行搏斗的?
4. 老人不顾一切搏斗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实现了吗?在这个过程中,老人有没有动摇过?
学生活动二:投影显示老人捕鱼的画面
·教师提问1:通过刚才的几个问题,一个血肉丰满的老人已经向我们走近了,但毕竟是感性的,谁能用准确的语言将老人理性地展示出来呢?
·教师提问2:大家将最美的花环戴在老人桑地亚哥身上,但也有人说:老人失败了。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结合老人的内心独白点评:
人类是伟大的,然而伟大并不仅仅在于事业和业绩,人类的伟大应该具有更深的内涵,那就是人性的自信、自尊和自强。
关于失败,词典这么解释:丧失信念,放下武器。
看看桑地亚哥,他同马林鱼战斗了两天两夜,又同各种鲨鱼进行了五次漫长的战斗,在这个过程中,老人丧失过武器,但他从未放下武器。老人留下了血水,却从未流过泪水。他的身上始终有一种面对困难不服输的品质。困难、挫折愈大,拼搏劲就愈强。他是意志上的伟人,行动上的巨人。这样的人顶天立地,他是一个胜利了的失败者,一个失败了的英雄。
拓展:
从他身上你获得什么启发?如果有一天厄运来临,我……
难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