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满腔的愁绪透射着正义和爱国理想。
李清照词作中写“愁”的内容占了很大的分量,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愁呢?宋室南渡以后,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先后遭遇了国亡、家亡、夫丧、被诬、失盗、再嫁、离异、系狱、蒙讥之难,由上层贵妇一变而为“飘流遂与流入伍”的“闾阎嫠妇”。生活的磨难,使李清照心灵愁苦不堪,同时也锤炼了她的坚韧,激起了她的爱国情感。在她晚年的词作中,个人的愁思往往和国破之恨连在一起。请看《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国家者国土、国君、百姓。今国土让人家占去一半,国君让人家撵得抱头鼠窜,百姓四处流离。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之民怎么能不犯大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皇帝又一次逃跑。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无心出游,写下了《武陵春》:
风入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使我们想起了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离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国破家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她这时是《诗经》的《黍离》之愁,是弃弃疾的“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后人评李清照常观止于她的一怀愁绪,殊不知在她心灵深处,总是闪烁抗争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唤,她是为看不到大宋的出路而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