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清照词的生活情结(2)

2018-07-21李清照

  一、李清照在婚前和新婚期间所作的词的生活情结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土,济南人,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精谙经史,擅长诗文,是当时著名的学者,继黄庭坚、张文潜、秦观、晁补之等“苏门四学士”之后,与廖正一、李禧、董荣等名列“苏门后四学土”。母亲王氏,出生名门的大家闺秀,通文墨、懂诗书,有着极高的文学修养。这样的家庭渊源,无疑为李清照的文学创作之路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样的一个文学气息非常浓厚的家庭里,她受到的教育熏陶,造就了她的自然、率真的性情,奠定了她柔媚婉约独立自由的文学创作风格。她从少女时代就步入了文学创作生涯,并崭露了自己过人的文学天赋。

  这个时期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热爱生活的女子。她常常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山水,表现出她那蓬蓬勃勃的春春气息。因此,这个时期的她的词作内容和格调都是欢快无忧的,其词境也充满着乐趣。如写于十七八岁的《如梦令》一词就比较典型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鸳。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李清照是一位天真活泼而又灵秀聪慧的爽性的少女,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然健康地成长,寄情于山水,托怀于自然。我们还可以从李清照的另外几首早期词作中进一步窥探作者的这一性格和形象。例如《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率性;《浣溪沙》:“绣面芜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的柔情多怀;《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天真、活泼与羞涩。

  这一首首精彩的词作,无一不展示她的率真、爽性而多情的个性! 无一不洋溢着她的蓬勃朝气和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字里行间分明显现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那无拘无束、天真活泼的形象。但她并不是一个不知所静的女孩,不会沉湎于眷恋湖光山色,也不会沉湎于无聊地游山玩水。她会在“淡荡春光寒食天”(《浣溪沙》)里做甜甜的梦;她还会在“倚楼无语理瑶琴”(《浣溪沙》)中默默地独自沉思。她虽然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她的生活情趣却不在声色犬马,生活理想却不是养尊处优,而是把诗词创作作为自己逸志闲情的事业。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二十一岁的太学士赵明诚结为伉俪。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子,是当时著名的金石收藏家。夫妇二人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满。如李清照《减字木兰花》一词“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就把少妇的柔情婉娈徐徐展示出来了。他们夫妇二人节衣宿食,共同收集金石古玩,校勘题鉴,以读书为娱乐。夫妻诗词唱和,堪称神仙眷侣。李清照晚年的时候,在《金石录后序》中就以大量的篇幅回忆与赵明诚情投意合的恩爱生活,夫妻情深,款款流露。

  然而,“花无百日好,人无千日红”。李清照在婚后第二年就遭到了一系列的家庭变故。首先是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被打入“元佑党人”之列,赶出了京师,遣返原籍。李清照第一次经受了生活风波打击,被迫随父还乡,开始了两地的别离两地的思念。

上一篇:渔家傲李清照答案下一篇:名人眼中的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