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刘禹锡朗读课文(2)

2018-07-16刘禹锡

  古诗朗读技巧

  汉语是声调语言,按照声调在中国古汉语中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严格的平仄规律使得格律诗有一种自身固有的韵律美,这个特点使格律诗更易于朗诵出美感,同时也要求朗诵者对诗词中平仄韵律美有深切的理解和感受。古词也具有这种平仄规律,这使两者在朗诵形式上有一些共通之处。

  一、奠定基调

  基调,从文本的角度看,是指有声语言创作的基本格调、整体情调。

  诗词内容本身有自己的基调,是朗诵者创作的依据,但通过有声语言的二度创作,作品便有了朗诵者赋予的第二基调—— 朗诵基调。

  朗诵基调和诗词自身基调一般来说基本保持一致,当然,因受时代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不同朗诵者对同一文学作品必然有不同的理解,这种理解的差异有时会导致朗诵基调和文本基调的偏差。但这种偏差与艺术效果的好坏无关,对其评价则见仁见智。

  这里,我们主要从作品本身出发,与文本内容相一致的朗诵基调。如何奠定基调,主要从诗词背景和内容特点两部分来把握。

  诗词背景

  了解背景,主要是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艺术家的个人经历与艺术创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创作客体来说,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创作不能离开客观现实社会生活;从创作主体来讲,艺术家总是属于一定的时代、民族和阶级,艺术创作归根结底受着一定社会生活方式的制约,也与艺术家本人的生活实践和生活经历密不可分。一个作品的诞生,必然是艺术家世界观、价值判断、情感、经历等的综合体现,了解其背景,可以加深朗诵者对作品的理解。

  以陆游的作品《钗头凤》为例。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感人的爱情悲剧。据史料记载,陆游年轻时娶了唐婉为妻,两人恩爱万分。然而陆游的母亲对唐婉颇有意见,最后强迫二人分开。十年后,陆游重回故地,在沈园却意外遇上了许久不见的唐婉。再次见面,往昔夫妻恩爱的画面再次浮现在陆游脑海中,陆游一时间感慨万千,在沈园的墙壁上创作一首《钗头凤》。对于封建礼教,陆游身在当时的时代无力反抗,他透过自己的作品将所有悲伤、无奈的愁绪发泄出来,也使《钗头凤》流传千古。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内容特点

  了解作品的背景之后,再来看这首词的内容。“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是作者回忆往昔与唐婉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第二句“东风恶,欢情薄”,描写的是俩人离异后之事的无限悔恨,感情非常沉痛。“春如旧,人空瘦”这句,作者从回忆和悔恨转入了现实,风景依旧,但人已不同,惆怅之情溢于其中。“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通过对景物桃花、闲池的描写,来衬托物是人非的现状,三个“莫”字中,陆游无奈叹息之情跃然纸上。

  通过对背景和内容的把握,可以很快确定整首词的基调,整首作品沉浸着情怨和无奈,凄凉和悲伤,既有对前妻的相思之情,也有对现实的苦闷之绪,这样在朗诵时就可以更准确的进行表达。

上一篇:刘禹锡浪淘沙拼音版下一篇:浪淘沙唐刘禹锡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