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鲁迅?例谈《社戏》片断教学(2)

2018-07-20鲁迅

  (二)什么是鲁迅,两个代词见经典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安排一个质疑问难的环节,让学生把阅读中的困惑贡献出来,然后笔者和学生一起来解决。在这次教学《社戏》时,有学生发现在偷罗汉豆的情节中,阿发说的一句话有问题。当阿发往来摸了一回罗汉豆后,他说到:“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这里阿发本来应该这样说:“偷我家的罢,我家的大得多呢。”但鲁迅却没有这样写。我们该如何理解呢?

  在探讨中,笔者问学生,这里的“我们”究竟包含了哪些人?有学生说,这里的我们包含了阿发,还包含了双喜,以及其他一起偷逗的小伙伴。于是笔者再次追问,那既然这豆是阿发家的,为什么阿发要说这豆是“我们”的呢?

  学生讨论后说,因为此时,阿发已经把身边的小伙伴看成是自己一家人了。在阿发心里,此时这豆已经不是他家私有的,而是大家公有的了。这豆不仅是阿发家的,还是双喜家的,迅哥家的,所有偷豆小伙伴家的。笔者赞叹到:“是呀,把自己家私有的豆拿出来让小伙伴一起公共来分享。这正是阿发那种乡村小孩天真、可爱、淳朴、无私无意间最生动的体现。”

  其实,文中还有一个“我们”用得很传神。那就是在33自然段,当六一公公发现我们偷逗时,双喜说到:“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这里“我们”一次的用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请客”,这里的“我们”不仅包括双喜阿发等,还可以包括六一公公。双喜之所以说“我们请客”,而不说“我请客”,“阿发请客”,是因为在双喜心里觉得,迅哥既然是城里来的贵客,而且平桥村只要是有客人,几乎就是全村的客,那么六一公公当然要请迅哥吃豆。那既然六一公公要请迅哥吃豆,我们一起去摘豆就不算偷了,即使是偷,也是应该的了,最后他们不偷别人的豆,而偷六一公公的豆,还是给六一公公请客面子呢。可见,这里一个“我们”把双喜的那种机敏智慧的小鬼形象展露无遗了。

  可以说,文中的这两个很不起眼的“我们”其实很值得品味的,当我们读到这样精妙的语言时,我们不得不佩服,一个在一般作家那里最缺乏表现力的人称代词,在鲁迅笔下却能如此富有表现力,如此经典。

上一篇:鲁迅《柔石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下一篇:鲁迅《肥皂》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