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长安求仕不利期
身在生机勃发的大唐盛世,孟浩然也对社会对人生怀有积极的抱负和理想,曾到长安应举,并在《长安早春》中抒发及第后的欢喜,然而事与愿违。落第之后他不仅没有立即返回家乡反而选择留在长安等待新的机会,三载过去也终无结果。但他写下了《岁晚归南山》《留别王维》等不朽名篇。
《岁晚归南山》
北阕休上书,南山归弊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是一首困顿失意之作,在“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叹息里可以体会出孟浩然的独特个性:感叹自己是因为“不才”而见弃于明主。唐人对人生穷通的思考谈得最多的是“时”“才”“命”,没有对自己的才华失去信心的他此刻没有伤时叹命,只把失意归为“不才”足见他的胸襟和气度。“多病故人疏”一句既是作者对于得不到荐举的牢骚话也表达一种与世疏阔的情怀。本诗前四句语势陡健,后四句转入回味深长之笔。清人朱之荆称:“结句是寂寥之甚,然只写景,不说寂寥,含蓄有味。”(《增订唐诗摘抄》)总体来看,这首诗抒发了作者进仕无门的穷途失意之悲,但语言温厚,语意没有流于狭隘的怨刺,显示出盛唐士人慷慨磊落的精神风貌。经过了仕途磨练的孟浩然此时的诗歌创作风格虽无太大变化,但语言更加高妙,诗作内涵更加深厚,反映的精神面貌更加健朗。
三.漫游与短暂入幕期
长安无意而归家的孟浩然在家中闲居一年便再次离家,先北上洛阳后南下吴越,游历山水排解心中不快之意。吴越的青山碧水陶冶了他的心胸,使他对隐居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放弃功名的诱惑,在家园里保持人格的纯洁。此时的诗作也无不呈现出清旷的意境和高洁的品格。
《早发渔浦潭》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拔。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这是作者溯浙江西上,行近富阳时的一个清晨,面对江潭晨景而创作的诗歌。夜色尽,晓色来,人间任何一个清晨的魅力都在于生机的复苏。徒有生机尚不足言其妙,只有在倦怠中逐渐复苏的生机才是清晨最动人的地方。诗人在惊禽拔桡的声响中感到了晨光初至的脚步,其中一个“暗”字用得最具功力。船家清晨起航,本无需遮掩,桡声之暗,是诗人在清晨初醒时,睡意尚未完全褪尽,听起声来不免朦胧断续。一个生机盎然的清晨在诗人残睡未消的朦胧中拉开序幕。接下来的诗句,将生机复苏的晨意点染得更加开阔。在初日的照耀下,夜间的雾气散开,诗人这才发现江面竟是如此开阔,一个“始”字,写出了诗人在夜晚不知江面宽窄,而在清晨才发现的新鲜感受。接下来写女子梳洗,猿猴饮水等更是在进一步渲染清晨的勃勃生机。
表面上看,诗的语言平淡,构思也似乎没有奇特之处,所以明代钟惺曾说:“浩然之诗常为浅薄一路人藏拙。”(《唐诗归》)但诗出古体,并且都押仄声韵,又运用典故,就使诗在平淡中具有了高雅脱俗的品格。林庚先生在《唐诗综论》中说:“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首诗正是一个最生动的代表,平淡的语言却能表现出无尽的生机,足见诗人才力之高。 四.回乡归隐期
从王维在《送孟六归襄阳》的归劝中以及孟诗《留别王维》的内容中都可以看出仕途的无意促成了他回乡归隐。而他的隐居绝非有意避世,只是一种“适性”的表现。“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夜归鹿门歌》就是诗人向往恬淡,高雅世外生活最好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