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提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旧历三月,到长江边登楼东望,能看见什么?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大家应是耳熟能详的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当时是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26岁,送38岁的孟浩然去扬州。这两人都是布衣,在诗坛上李白仅是后进,孟浩然已是知名诗人了。
此前一年,两人首次相见。那次李白专程到孟浩然隐居的鹿门山去拜见他,两人一见如故,相偕数日。所以这一次李白听说孟浩然要去扬州采风,专程前来相送,用的是“故人”的称谓。
李白眼中所见
李白的诗,写的是他眼中所见,其实是变形后的景象。为啥说有变形呢?
因为大江之上,三月是逆风顺水,由鄂至扬,唐时乘较高档的客船大概需走两昼夜,开船必在早晨。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孟搭乘的不是私人游艇,而是客船,他再习惯睡懒觉也得起早,因为他还没有挡住一艘客船晚走几个时辰的势力。跟“朝辞白帝彩云间”“渭城朝雨浥轻尘”一样,彼时李白看到的场景,是在早晨,大江上过尽千帆,迤逦东下,又没有打仗,怎么可能是孤帆?
但李老师偏偏这么写了,把老孟东行的场景塑造得极具一叶扁舟的宗教感和单刀赴会的紧张感,此为诗想中的烛照,是有我之境中孟夫子超世独立气质的变异发扬。只有孟夫子的船,才是俺眼中真正的船,他者皆是幻影。
待孟夫子帆影尽于天外,李白眼中只见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江水,已是目中无人了。
不过李白眼中笔下的孟浩然,和真实的孟浩然有区别。真实的孟浩然具有多重性格,内心也并不如他的诗那样恬淡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