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研究的现在与将来(3)

2018-07-21孟浩然

  孟:这次召开于襄阳的“2011年孟浩然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确实是一次高规格的学术盛会,其对今后孟浩然研究的深远影响更是值得期待,必将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学者加入到孟浩然研究的行列中来。与唐代其他诗人的研究一样,真正意义上的孟浩然研究也有近100年的历史了。如果将新中国成立以来62年(1949年—2011年)的孟浩然研究进行一次分期总结的话,您认为应该如何分期,不同阶段的孟浩然研究又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各有什么特点?

  王:您这是一个具有明显的“当代孟浩然研究史”性质的话题。一般说来,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2年的时间里,人们大都将对文学史上一些个体文学家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1949年—1966年)、中期(1967年—1976年)、后期(1977年—2011年),其中,后期又被称为“现在”、“现在时”、“当代”等。孟浩然研究亦大体如是。前期参与孟浩然研究的学者,主要有林庚、陈贻焮、刘逸生、刘开扬、王达津等先生,其中以林庚《读孟浩然的<过故人庄>》(1957年)、王达津《孟浩然的生平和他的诗》(1964年)、陈贻焮《谈孟浩然的“隐逸”》(1954年)、《孟浩然事迹考辨》(1965年),以及《光明日报》编辑部编发的《关于孟浩然及其<春晓>诗的争论来稿综合报导》(1959年)一文最具代表性与典范性,并对其后的孟浩然研究产生着很大影响。这一时期的孟浩然研究,主要表现出了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注重对孟浩然作品特别是一些名作的解读与品鉴,一是对孟浩然生平事迹进行了具体考察,而以后者的成就又尤为突出,如陈贻焮《孟浩然事迹考辨》对孟浩然行年的详细排比与游踪的翔实勾勒,王达津《孟浩然的生平和他的诗》对孟浩然多次游京洛的发现等,就都在孟浩然的研究史上站有重要地位。中期为“十年的文革”,孟浩然研究的成果基本阙如。后期即孟浩然研究的“现在时”,是孟浩然研究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从时间上讲,正好35年。这35年的孟浩然研究,其成就之辉煌,成果之丰硕,内容之丰富,影响之巨大,均属盛况空前。这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上一篇:孟浩然隐居地-襄阳鹿门山下一篇:孟浩然诗作《送杜十四之江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