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研究的现在与将来(4)

2018-07-21孟浩然

  其一、基础研究堪称整个古代文学研究特别是唐代文学研究中的一面旗帜。这里所说的基础研究,主要是指对孟浩然诗集的整理。截止于2011年12月底,孟浩然诗集的整理本,共出版了七种之多,即:游信利《孟浩然集笺注》(台湾,1975年)、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1988年)、徐鹏《孟浩然集校注》(1989年)、曹永东《孟浩然诗集笺注》(1989年)、赵桂藩《孟浩然集注》(1991年)、李怀福等《孟浩然集评注》(1992年)、佟培基《孟浩然集笺注》(2000年)。另外还有陈抗等人编的《全唐诗索引·孟浩然卷》。仅就七种整理本言,这是唐代任何诗人作品集的整理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这些整理本的推出,为本期的孟浩然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其二、孟浩然其人与其诗,已成为了不少研究生撰写博士论文或硕士论文的首选对象。以博士论文为例,前面所提到的韩国学者李南钟博士,其在首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所撰写的论文,就是以孟浩然诗歌为研究对象的,之后并以《孟浩然诗研究》为名在韩国正式出版。2011年5月,我在台湾中山大学作专题演讲时,与当时在该校中文系做客座教授的李南钟博士一见如故,因而才特邀其到襄阳参加了这次“2011年孟浩然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另外,与我常有书信往来、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并留校任教的李园博士,其博士论文也是选择孟浩然为研究对象的,这从其论文题目为《孟浩然及其诗歌研究》,即可准确获知。至于以孟浩然诗歌为硕士论文之研究对象者,仅在中国知网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就能找到十数篇之多。这是一种颇值注意的“学位式”孟浩然研究。这种“学位式”的孟浩然研究,不仅使得孟浩然研究的队伍更加专业化与年轻化,而且也必将成为今后孟浩然研究的希望所在。

上一篇:孟浩然隐居地-襄阳鹿门山下一篇:孟浩然诗作《送杜十四之江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