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出莫言诺奖演说三个故事的背后逻辑(2)

2018-07-21莫言

  1、要允许有的人不哭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这个故事成了今天大多数媒体的头条,允许有的人不哭被解读成是对某些普世价值的号召,部分网友也将此反“老大哥”的言论拿来跟莫言此前的沉默相比指责他前后言行不一。

  但允许有的人不哭,不止是说你有不合作的自由,更是说我也有不反体制的自由。要允许我不对某些事情表态,别逼着我站队,不要非拿我跟索尔仁尼琴相比,我不想XXX,你们也别整天JJWW。

 2、同一件事,年轻时觉得英勇现在却深感内疚

  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有些现在认为自己正确的人喜欢逞口舌之快,但分不清勇敢和鲁莽的区别,将来会后悔。

上一篇:莫言震撼世界的演讲下一篇:蛙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