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与琵琶行的比较异同(2)

2018-07-20琵琶行

  创作动机方面,有人说诗人作《长恨歌》,不仅是因为有感于李杨的爱情,更是因为从中想到了自己和湘灵的爱情悲剧。因此,此诗的创作主要是男女之间的情感占主导。而《琵琶行》的创作动机主要是由他的“迁谪意”感同于琵琶女的身世引发的。他的“迁谪意”表现为孤独和思乡。

  诗人内心的孤独之苦,一是由于故旧的疏阔、亲知的乖隔、生活环境的不习惯等,这是浅层的孤独。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这种孤独会减轻。二是由于他突然被抛落在政治和事业的圈子之外,强烈的济世情怀一时又无法消退,感到恬惶无依。这是深层次的孤独,更使诗人痛苦万分。 和强烈的孤独感一样,浓烈的思乡之情始终萦绕于江州司马的心头,自春到夏,自秋及冬,无所不在,无时不至;而且感物伤怀,触目惊心。思念故园,既有对故乡亲人的想念,也有对精神家园的怀想。所以当遇到有着凄凉身世、不得志的琵琶女时,就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受。 其次是诗歌的主题,《琵琶行》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悲惨命运的同情,揭发出封建社会摧残女性的罪恶,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郁悒、愤懑之情。这是历来为人们所接受的主题。但《长恨歌》的主题的确定的比较艰难,学术界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大致有三种说法,即讽刺说、爱情说和双重主题说。讽刺说认为这篇作品是讽刺唐玄宗迷于色而不悟,既是成国家的灾难,也造成个人的悲剧。爱情主题说认为这首诗描写并歌颂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的。作者对悲剧的主人公——李杨是同情的,对他们的爱情是赞美的。双重主题说自然是结合了两种说法。我比较赞同双重主题说。诗人是个忧国忧民的人,特别是对底层百姓遭受苦难更是同情。而因为唐玄宗因沉溺于和杨玉环的缠绵悱恻,荒芜国事,致使国家动乱,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所以诗人对李杨的这种只考虑到自己的感受而没有担负起责任的爱情有一定的讽刺意味。但同时,从人情和人性出发,诗人对两人的爱情又抱有同情和赞美的态度。他们两人爱情的真挚是人间少有的,跟何况是在帝王家。诗人被他们的爱情所感动。又为他们最终不能够在一起感到惋惜。而且从诗人自己的情感经历中,我们也能看出端倪。诗人与邻家女子湘灵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但他们的爱情却遭遇了门第观念极重的母亲的强烈反对,最终未能如愿。白居易一生中,曾几度写诗表达对湘灵的思念与爱恋以及不能与湘灵在一起的遗恨。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留给了他太多的伤痛与思索。

上一篇:《长恨歌》《琵琶行》哪个长下一篇:琵琶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