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天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这首词如词题所示,是写梦境。这是秦观当年寓居处州择山下隐士毛氏故居文英阁所作,词中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次梦中之游的经过。词的上片先写他梦魂缥缈,在一条山路上漫游。起首两句,写词人步入春山小路漫游,春路经雨,春雨催花,花添春色。首句构思新妙,一反雨打花落常套,偏说春雨催花。次句饶有风趣,写花使满山春色“动”起来了,一个“动“字,把本来静止的春色化为动态,与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中的“闹”有异曲同工之妙。三、四句承前意,写词人沿着山路越走越深,行到小溪深处,景色蔚为壮观。成千成百栖息枝头的黄鹂,因了词人的突然深入,惊动喧腾起来,立时打破一片岑寂。这时黄鹂飞鸣于上,溪水潺湲于下,春山满布鲜花,境界美丽极了。
词的过片一、二句,作者欣赏的视线移向天空,侧重描写白云的动态。写霎时飞云迎面扑来,盘曲伸展,有如龙飞蛇舞,叫人惊恐不安。时而烟消云散,又是碧空万里,此间云气真是变幻无穷。词的歇拍两句,写词人心旷神怡,在古藤树下,举杯豪饮,醉卧树荫,浑浑然与大自然合为一体,进入“无我之境”,不知南北,物我而忘。
这首小词,着笔浓淡相宜,意兴飞扬,雨光花色,春山古藤,皆可入画。但仅欣赏到这里罢手,未免失之过浅,因为秦词最主要的特点是写心中忧苦之情。清代评论家冯煦《蒿庵论词》说:“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故所为词,寄慨身世。”作者在“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的悠闲淡雅的词句下面,实际隐藏着一颗无比痛苦的心。秦观的好友黄庭坚揭示秦观痛苦心灵说:“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喝一杯?”可谓抓住秦词的要害。(董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