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雨散文

2019-06-06散文

  凡来成都的人,难说不见识成都的雨。我头次到成都是7年前的9月,送儿子上学,下了火车感觉湿热,住进学校招待所的当晚,辗转里便听到细雨沙沙。早晨起来看到的正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始相信古人早就总结出了成都的气候,不用我太担心受不了潮热难耐。后来到春熙路,去武候祠,看杜甫草堂,都遇到过阵雨。不过这雨大都细细地,让我这北方来的人感觉舒适极了,有时候就故意收起伞来,让雨水敲击着发丝。这次来成都,正到三伏,预想是会受些暑热的,但到了成都才知道,这里几乎天天细雨绵绵,温度被控制在20~30度之间。那天陈大哥带我们去广汉看三星堆,路上他就说,这里的雨正象老杜说的,都是“随风潜入夜”,晚上下,早上停的。极少有隔两三天不下雨的。这也是为什么成都养人的原因,因为这里的气候得天独厚呢。

  于是我就会天天坐在窗前看雨。雨丝在绿色里并不清晰,我就往后边的湖里望去,往再后边的江安河里望去。湖里会暴出点点水花,河里会腾出浓浓白雾。特别是傍晚时分,雨把远处近处的灯光霓虹洗得更加璀璨,我就会沉浸在这无边的喧闹里――听着啪啪的雨滴、哗哗的水声,沙沙的车轮声,静静地看,静静地听。我会遥问雨丝,这,就是天地的吐纳、城市的呼吸。

  走在路上,抹一把打在头上的雨水,就联想起一方水土来。是否雨水也于此地的人有关,或是人与雨水有关联呢?比如成都语言的如咏如叹,和小雨缠绵相似;成都火锅麻辣烧烤的兴盛,就如细雨里急争洒泼的阵雨。没有如火的天气,但有如火的性格,或许与辣椒有关,与火锅有关,与光着膀子吃得汗流浃背有关。天天看电视,成都台不时会出来因几个小事打起来的镜头,还总是制服打市民,再出来解释道歉的,就想这湿润的天气并没有完全盖过火暴的脾气,说天地人和,也难免会有偏差。

  雨是城市的表象,真正的内里,是这样的天候养育出了特有的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特有的精神风貌。那天看三星堆,就很受震撼,为人类文明的起源中有蜀文化的贡献而倍感钦佩。5000多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就有那么高明的能力水平、技巧思维,那玉器的精致、铜面具的奇思、金器的精美、陶器的巧妙,无不透视出在这细雨霏霏少见太阳的成都平原上生活的先祖们创造出了多么灿烂的远古文明。诸多疑团让我不得不猜想,难道是天上的雨水降给他们的灵感、是阴云密布的暗淡下让他们有了更多的思索、或是因为河水充足、生产富足让他们有更多闲暇去探究和实践头脑里想到的种种可能?应当还是那句老话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方水土养育了给我们今天叹为观止的奇迹,还在养育新一代人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细雨里是最好思想的时候,细雨里又是最能勾起思念的时候。望着成都的雨,也能想起家乡的雨,小城的雨。家乡的雨里少不了父母的身影――小时候妈妈爸爸下雨喊着小名让我回家,我们躲在大杏树里不出声息,爬到小水渠里摸杏子吃;夏天最盼的就是雨,如果是只下几滴眼泪,我们就会把天恨死,只有暴雨如瀑、如注,把地上打得水坑密布我们才高兴,因为这时候我们才可以放下打场的碌碡回家,而全然不管大人们收获不了的担心;因为这时候才是我们开心的时候,从大门口掏洞放雨水出院门,爬到房顶上捅开树叶儿堵了了雨漏,弄几锹土盖在漏雨的房顶上,全家人终于可以坐在一起说话吃东西玩游戏……在干旱了大半年的小城里即使是半个小时的小雨,或者几十分钟的豪雨,我也十分满足,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呆着的小地方得到一次舒爽透彻的洗濯,把连日高烧到近40度的温度降下来,让我们能从雨水的降临里得到片刻的喜悦……更主要的是,这些年我已经不像年轻时候或者跟如今的青年们那样在几十分钟雨后生出不满:什么破天,只下这么些——而是油然而生的点点滴滴地感激――只要下雨,丁点也是上天的恩赐,也是给予我们的清凉呢……

  窗外又是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窗外仍然是霓虹闪烁湖面默逸。清风徐来,花红残落,我知道在1000多年前的成都,杜甫坐在他的草堂里听过的雨声,今天仍旧敲击着我们的神经、引发我们思绪……

上一篇:有关秋景的古诗及诗句下一篇:书与人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