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栗子沟散文

2019-06-19散文

  栗子沟隶属于抚顺市东洲区(原露天区)平山街道管辖。它和闻名遐迩的平顶山遇难同胞纪念馆仅有咫尺之遥,当年的平顶山惨案,就发生在这个地区。

  我从5岁搬到这里居住,除下乡和当兵身在异乡几年之外,在这里生活了30余年。尽管现在我离开这里10多年了,但栗子沟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它和我的人生旅途紧密相连。因为,我的母亲和弟弟妹妹们,至今仍生活在它的怀抱里。

  让时间闪回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

  如果你从市里坐车,南行大约10分钟的路程,穿过一座日伪时期建造的双孔桥洞,就进入了栗子沟境内。这里有两座大型企业:一个是抚顺矿务局十一厂,一个是国营华丰化工厂。放眼望去,到处是不规则的低矮简陋的平房。在这里居住的,大部分是老虎台矿、龙凤矿和胜利矿的矿工。许多人是当年从河南、河北、山东等省独自或随父母闯关东来到这里,并逐渐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矿工部落。我的父亲就是14岁从河北省独自闯关东来到抚顺的。

  栗子沟有两座山,人们习惯地称其为东山和西山。山四周的低凹处,几乎都是杂乱无章的小平房,有些房子还是日伪时期留下的。好一点的是砖瓦房,但多数是土坯房,房顶铺着油毡纸,仅能遮风避雨而已。每当雨季到来,雨水倒灌进院子里、甚至灌进屋子里。如掏水不及时,屋地里的鞋都会飘起了,晃晃悠悠犹如一只小船儿。出得门来,胡同里、大街上泥泞不堪,污水横流,杂物纵横,一片狼藉景象。抬眼望去,唯有华丰化工厂的几栋苏式楼房,鹤立鸡群般地伫立在那里,成了栗子沟一道靓丽的风景,引来过往人们羡慕的目光。

  当时,人们还没有计划生育的思想观念,每个家庭都四、五个孩子。孩子小时还好说,住房还不显得怎么拥挤。等这些孩子逐渐长大,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大批知青纷纷返城,并且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各家的住房陡然紧张起来。两世同堂者有之,三世同堂者有之,甚至有的家庭四世同堂。当家长的几乎个个眉头紧锁,一筹莫展。于是,有点条件的家庭,开始在房前屋后有限的空间盖偏厦,接耳房,以解燃眉之急。人们多么盼望改善居住条件啊!无数的眼光在期待着,企盼着……我也在期待着,企盼着。因为,我的母亲和弟弟一家,也居住在这片棚户区里。

  20xx年,全市大面积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栗子沟的棚户区也在改造范围之内。经过大半年的建设,几十栋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一块块绿地春意盎然,一条条柏油路曲径通幽。那些住了半个世纪低矮、潮湿平房的人们兴高采烈地搬进了新居,昔日的棚户区,变成了赏心悦目的世外桃源。

  每当我回栗子沟看望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时,我都会为它的变化而激动着,前行的脚步也显得格外轻盈。看着眼前的变化,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不由得由衷的感叹这些变化,感叹它的今非昔比。

  栗子沟,这块我曾经生活了三十多年的热土,在我的心中有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愫。在这里,我衷心地祝愿生活在这里的亲人和那些熟识的或陌生的乡亲们永远幸福、安康。

上一篇:三个朋友散文下一篇:情深不悔何患花开无果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