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幸福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大至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环境优雅、百姓吉祥,小至家庭和睦、工作无忧、夫妻恩爱、子女成长、身心安康,几乎涵盖一切人文领域和民生范畴,也囊括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部人类生活。“有尊严地生活”是否就是一种别样的解读?
幸福,是一种质感的触摸,具体、实在而细小;也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抽象、空灵而虚无。它的评价指数和内涵界定,与时代、环境、地域、制度和风尚有关,也与心情、性格、眼光、素养、目标和价值观有关。它既有社会共同遵守的评价标准,也有个体独特而又奇异的感受认知。因此,幸福感是一种兼有时代性、层次性、情感性和个性化的综合心理的判断和评价,是一种人生追求的最低和最高的生活状态与生命姿态。
那么,曾强(网名西伯郎)先生的幸福观是怎样的呢?或者说他在生活中是如何寻找幸福并与幸福有约的呢?请翻开他的散文集《靠得幸福更近些》吧——6辑78篇散文似一股幸福的潮水奔涌而来,让我们在分享畅饮中感知心灵滋润的温度、聆听精神生长的足音。
二
在历史底蕴和大自然的美景中发现并捕捉美的精灵,让喜悦的幸福充盈生活的舞台。这是他的幸福要诀之一。
该书序言的作者哲夫把曾强喻为“喊春人”,是有其诗意和新意的。曾强把对家乡热爱的赤子之情,化为一个个发现的惊喜、一处处变迁的礼赞、一次次独悟的反思。“如同从一堆乱石头中喊出的花朵,从一片荒芜中喊出的绿草,每每在质朴中让人惊艳,在庸常中蕴含有非凡,在冷漠中蓄积着热烈”(哲夫语)。
他对家乡春夏秋冬四季的感知与描绘,是那样地细腻、深沉而又倾注着情感。你看,春天的脚步在家乡大地上的踢踏声音是那样地不动声色而又肆意风骚,让一切景物和农事应时萌动苏醒跳跃亮丽起来,使作者的眼里充满了春景的色彩和生命的活力。“晴空当头,每一粒极细微的空气便矫捷地滋生出明艳甘甜的因子,澎湃但以若有若无的身影潜渗入每一种每一个生物的血脉,扬清击浊般地激荡出它们恒劲的生命能量,让万物一齐敞开胸怀,张开双臂,走进春光,迎接春天” 。那么冬天呢?“我却故意行走在凛冽的寒风中。……我感觉寒冷的劲道正一点点销蚀体内似乎已经僵结的赘肉和结垢的关节,连我有些呆木的头脑也一并轻松” 。这是冬天的威力,还是心灵的感应?
他对故乡历史巨变的对比与期许,是那样地欣喜、热烈而又殷切不已。你看,周士庄的童真童趣和艰苦岁月、大同市的沧桑与蜕变,在他的笔下是一种凤凰涅槃般的华丽转身,给人予“一滴水见太阳”的见证感和舒心感。他对家乡地名的考证与期待、对大同市迎宾街的富丽辉煌景象的描绘与赞美、对文瀛湖的大天鹅和湖水的欣赏与惊喜、对大同市善化寺广场歌声的聆听和遥想、对大岳山恒山方山的向往与礼赞,是那样地令人心动:“无数斑驳的闪耀着人类文明和智慧的历史文物古迹,让这座城市自然荡漾出一种厚重的.沧桑,一种阅历的睿智和一种浑厚的大气。游历你,走进你,触摸你,收藏你,亲近你,我就像福荫着被拥进祖辈温暖而宽厚的胸怀里……”
他对地域特色民俗风情历史人文的考证和诠释,是那样地耐心、执着而又真诚。你看,对家乡的拜年氛围描述和元宵节的习俗渲染,使人们“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界面去品味今天的欢乐祥和” 。山野的夜晚和薄暮,也是富有北方情调的一种诗意写照,一种高远而沉静的美丽意象。还有冬季盛开的大淑琴花、萝卜花和不知名的野草花,从中可以看出生命的硬度和人格的亮丽。对内蒙古几座城市的走马观花的感知与联想,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草原民族风情的博大辽阔苍凉雄奇的魅力。
他对林地、芦草、银杏叶、黍子、玫瑰、玛瑙、水晶、石头花、木化石、冰窗花、溪水、大烩菜和花生米等地方物象的人格化赞美,是那样地如数家珍般的亲切而详实。你看,犹如走进了琳琅满目的现代陈列馆,让人目不暇接惊喜不已。在读者大饱眼福和口福中,文字也就如一个个形象、一缕缕香气飘然进入我们的视野和嗅觉里,久久地观赏和回味……
以上这些对自然和历史的亲近、切入、探寻、挖掘和展示,是作者献给家乡的一份厚礼,是挚爱之情的流露。面对这些唠嗑家常般的篇什,读者如同走进曾氏“博物馆”,在他的诗意解说和热情导游下,足不出户地神游了一次山西大同的版图,感染于其风土人情的淳朴与真诚、丰沛与妖娆,并产生一种实地察看的旅游冲动和欲望。这种通过文字书籍媒介发现、描述、转移、传递、渲染美的过程,让自己和读者共同浸润其间,难道不是一种别样的幸福吗?为此,笔者建议,大同市应该赋予作者“形象大使”的荣誉称号,让他的幸福感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旅游财富,善莫大焉!
三
在亲情的回味与个人成长的岁月中品咂并解读感恩的内涵,让温暖的幸福陪伴人生的过程。这是他的幸福要诀之二。
作为生命基因的密码,亲情的滋养呵护培育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求与难忘的。一个人的出生地和家庭是无法选择的,但是个人成长的过程与结局却是千差万别的缘分使然。因此,任何有良知有情趣有感恩心态的人,都不会回避或抛弃这个话题。
母爱亲情,是作者多角度倾力表达的一个主题。为了给四个兄妹挣学费,在父亲多病的情况下,他的母亲白天生产队出工,晚上到火车站装玉米轴,还到砖瓦厂既做饭又捏猫头(瓦当)。“双手整天泡在水里,不是这儿新裂开了口子就是那儿流血,一卷护手胶布不几天就用完了” 其母亲的辛苦而又坚韧的形象令人心生敬意,而她的善良施爱信佛的言行也使人感动不已。作者的怀念之情于细节描绘中凝练升华,从而使读者在母爱光辉的气场笼罩中被感染被同化被幸福着!
个人青少年时代的艰辛生活,也是作者成长的一份营养。为了学费,他在十几岁时,曾经独自沿街叫卖树苗瓜子,捡过破烂,采挖过药材,还在火车站干过刨冰、换轨和清道砟等工作。他经受了讨吃的屈辱与幸运,也尝过被人毒打的痛苦与同情 。生活阅历这块磨刀石,就这样打造出了作者一种坚强的骨气和伟岸的品格。有过这种经历的人,如同淬火的钢材,其生命的质感和心智的力度非纨绔子弟一类人所能比拟。这种生活的馈赠,是一种折磨与痛苦的记忆,也是一种精神与意志的财富;是亲情维系与延续的粘合剂,也是人生开拓与辉煌的助推器。
其实,追忆中战胜遗忘,自励中懂得感恩,何尝不是一种伟大的幸福?
四
在自省和写作的过程中感悟并张扬生命的意义,让充实的幸福写满希望的天空。这是他的幸福秘诀之三。
自省与反思,是一种可贵的人文品格。作者以较多篇幅对自己评头品足,在揶揄、调侃和幽默中为自己画像、鉴定和推销,是一种自信与勇气的表现。如《我的自白》一文中,他自诩文武兼备,心气颇高,曾经书联自傲:“出得隋珠入获和璧,左援钩带右抚剑锋” 。他的身份是记着、作家、企业家、书法篆刻家、收藏家的集合体。他的业余生活丰富而有成就:书法理论随笔写出6篇,映照出他中宫开阔的胸怀;收藏奇石、邮票、古钱币、瓷片等,杂中见精,彰显其高雅追求的情趣;文学作品频频见诸报刊网络,见证其心智豁达的才情。当然,他也自责过一些男人的劣根性:如抽烟的执迷不悟 ,伤害飞禽的忏悔,早生华发的感慨,偏爱报刊而很少读书的习惯、皮肤黝黑的自嘲……这些问题似乎是一种缺陷,关键是作者能够对细小之事给予关注和检讨的态度。这是多么令人欣慰而祝贺的心灵成长啊!
写作,是作者业余生活的重点。他在《文学之盅》一文中认为:“写作,俨然陷入恋爱的情人,心中蠕蠕地,牵挂,直到一泄写出那份强烈的情感。”他在博客和报刊上“想写、敢写、执着地写,来者不拒地写”,于是就“收拢了那些本来要随风而逝的情感、思想纠结,还结识了众多文坛、艺坛精英,也收获了一份‘昭廓心胸’的适意人生” 。于是,他在出差途中,留下了内蒙古风光的6篇感受,在北京天安门看升旗的感动,在青岛和白洋淀游览的踪迹,对修车人的感激,对红绿灯意义的联想,对上进心与平常心的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寺庙、暖泉、斑鸠、蚂蚁、天鹅、榆树、西瓜、蘑菇、野花和山野等风物意象的诗意描绘和激情讴歌。这种如同中毒般的痴迷与执拗,是对自我生命的设计与把握,是对世界万物的写照与宣言,是对心灵底色的展示与提升。这是一种值得鼓励和学习的人生态度!
写作,在与有形或无形对象的对话中使自己的心灵纯洁精神充实感情丰满,同时,又使读者受到感染和认同,这难得不是一种高雅而高贵的幸福追求吗!
五
作者对于幸福的理解是这样评说的:“幸福是人内心畅快适意的一种无意识流露”;“幸福,与一个人的满意指数有关”;“幸福,许多时候又是别人的感觉”;“幸福就像风景,有时,自己的幸福,自己可能没感觉到,却被别人‘幸福’了;有时,自己陶醉其中的幸福,在别人看来,也许根本就不值一观”;“幸福,更多的,好像具有近似艺术的通感” 。
作者的幸福感是显而易见的:差异性与互换性,现实性与艺术性,主观感觉与客观影响,这些矛盾与统一的一种存在,往往是左右我们幸福感的基本要素。因此,作者的这本书给我们的启迪是:幸福是毛毛雨的温柔与惬意,是泉水长流的浸润与持久,也是如火炬般温暖自己也照亮他人的发现与播散。平凡而多彩的生活,也是一种追寻、发现、感受、体验、触摸、分享和传递幸福的过程。只要我们抛弃怨天尤人的诅咒和自我作践的虐杀,善用我们的眼光和智慧,就会为自己开辟一条走向幸福的光明大道!
【与幸福有约-散文】相关文章:
1.与风有约散文
2.春天与山有约散文
3.有约春天散文
4.与君有约春天散文
8.今生有约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