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家乡客散文

2020-04-25散文

  混在社区“最美乡村行”自驾采风队伍中,我成了自己家乡的观光客了。

  活动的组织者是耒阳社区的老麦,带个老字,其实不老,很年轻,很有活力。大概这种活动已组织过不少,驾轻就熟,稀松平常,虽是第一次见,但其说话随和,我也少了游离之感。

  同行者有二十多人,据说都是文字摄影爱好者,大概彼此都熟悉,谈笑风生不亦乐乎,这让我难免有蝴蝶阵中飞进蜻蜓的感觉,毕竟这样的出游还是第一次。幸好有几位以前见过,算是熟面孔,多少减轻一些陌生。

  车驶入竹海专线,前方便是重重山林。车随路转,路依山折,一重山势一重天。路两旁新种了行道树,齐刷刷如哨兵列队。一路上甚少见到村庄,更难见行人,甚至连车也不多见,一时恍惚,心想这车莫是要开往世外桃源去。

  行至清水铺,眼前景象熟悉起来。只见一条大河逶迤而过,两岸人家在朝阳下安然静默。河里水位不深,挖沙残留的沙渚随处可见,岸边停靠着挖沙巨轮,这些庞然大物此刻呆立不动,也不知它是何时作业。这一段水路,在我早年记忆里是很热闹的,那时新生煤矿尚处巅峰,铁路公路水路运输都很繁忙,可如今,煤矿资源渐次枯竭,水路不再通航,尽管这里大理石矿采火爆,但相比当年还是冷清不少。

  黄泥江老街仍在,但不少房子已经翻新,沿河建满了房子,本就不宽的街道显得有些逼仄,车过时总担心稍不留神开进人家屋里去。街上行人不多,生意看来有点清淡,有些干脆大门紧锁,疑似早已关门歇业。车行神速,一晃而过,途径上堡长街,很快转至竹海入口。下了车,大家兴致颇高,呼三喝四忙着合影,我便在景区入口处随意转悠。

  这里临大河,倚青山,白云天上飘,游船水上浮,电站坝桥在不远处横卧,也确实是放逐身心好去处。其实这里早年也很热闹,那时上堡磺矿尚未倒闭,当一般乡间都还是清一色的泥泞土路时,这里已经有一条堪比柏油路的石渣公路了。那铺路的碎石便源自磺矿,因为粒小色白,路面宽阔平整很好看,行走其上,感觉自己也荣升一级。不仅如此,那些碎石里总能觅得宝贝,比如那些晶莹剔透金光灿灿和棱角分明的,我小时便非常喜欢,偶尔拿出来炫耀,总能收获大家的羡慕。不过,现在这些已经无迹可寻了。听说附近后来开有一家钽泥矿的,开采“白泥”,如今怎样了呢,我不得而知。

  景区入口是一广场,园林式打造,假山点缀,池沼嵌入,花草成畦,杨柳依依,梧桐成荫,徽式建筑风味的别墅掩映其中。广场正中是一展开书籍状的大理石雕,上面刻有《徐霞客游记》的相关文字。我没有细看,只是惊讶原来史上鼎鼎大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竟然也来过我们这里,并且著文记述,没来由地便觉蓬荜生辉。再往里走,有院落式小广场,蔡伦雕像高耸于中,峨冠阔袖,双手握纸,目视前方,迎接来访之客。如果说徐霞客的文章尚是抽象,蔡伦的造纸那可实在,据说当年蔡伦于此手把手传授造纸之术,到如今深山里的寻常人家不少都还在用古法造纸呢。

  我的思绪在现实与记忆中转换,每到一处便不由自主联想这里以前是什么样,但还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有些恍惚,也有些迷糊,走出来,正赶上集体合影。拍照后大家决定,先步行登山,车至前方定点接应。

  扬手茂林修竹,低眉蝉噪鸟鸣,石林一段更是曲径通幽。

  青石板路颇有茶马古道风味,或蜿蜒,或梯状,向竹林纵深处延伸。道旁怪石嶙峋,其色青黑,大小不一,姿态万千。有的形如栖鸽,有的宛如马头,有的如狼吼九天,有的似金猴奋起,有的如蟾蜍吐舌,有的似母子相抱,有的浑如高墙,有的颇似人立,奇形怪状,栩栩如生,宛如天然石雕林。常言道,好山有好水,这石林怎么会缺了水呢?行至一处,有小溪淙淙流出,大家循声而去,果见山坳处有石壁一堵,壁上有高台,水自高台穿石壁小孔流射而出,手掬一捧,喝了,清凉甘甜,暑气顿消。离了清泉,继续前行,一路惊喜不断,笑声不断。更奇特的是,这里竟有石洞,巨石把门,中有天井,看起来应该是个古老的地质溶洞。因为里面太过暗黑,洞口又颇为狭窄,大家没有任何准备,这不知深浅的黑洞委实不敢贸然深入。正当我转身憾然出洞,身后突然有人高喊一声“有鬼啊”蹬腿跳起,声音杂乱,我大吓一跳,回头一看,竟是那个老麦搞了个小小的恶作剧。大家始则惊愕,继而哄然而笑。

  出了石林,来到山腰停车场,车已在此等候多时。小憩之后,我们重新上车,奔赴山顶观海楼。

  这里我已来过两次,自然少了初来乍到的新奇,但既来之则观之,虽说开始还有些勉强,可等到观景台上临风而立,呼吸林间清新空气,聆听山中百鸟和鸣,心情便不由为之一爽。你不得不感叹,环境的确能左右心情,难怪当年范仲淹要感叹“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回首望去,观海楼雄立山顶,一半云端,一半竹林,蓝的天,绿的林,红的塔,实在妙不可言。暗忖自己一身白衣立于红塔之顶,眺望四方,看眼前绿浪推波,浪涛翻滚,层层叠叠,涌向不知名的远方,那感觉该会是飘然若仙吧?心念一动,脚下生风,迂回登顶,直奔观海楼。想那浩渺无边的竹海,绿意葱茏的大地,比起一马平川一览无余的旷野,无疑多了一份生机,一些神秘。

  观景楼下来,我们一行又驱车前往紫霞寺。

  山道迂回,竹林深深。紫霞寺据称历史悠久传说不少,往前可推至明代,不过眼前所见当是近年重修。寺庙依山而建,俯仰皆竹,气势恢宏,隐在这竹海山间,恍如天神驾临,气度不凡。殿分前后,阶梯式设计,前为大雄宝殿,天王殿,后为说法堂,一层一境界,一殿一光景,不管是殿内佛像还是殿前廊柱都颇为精巧。寺庙大殿前方有三级广场,每两级中均有台阶相连,台阶正中有大理浮雕斜卧,白玉栏杆围护,石雕龙蛇狂舞,气势非凡。拾级而上,仰视前方大殿,竟然有登金銮殿的错觉。大概寺庙正值建设中,后殿不少房子还是空置,殿前广场也未硬化,庭院一些绿化也未完工,除我们以外也未见其他游客,殿内显得颇为清静。我历来对寺庙文化不感兴趣,觉得与其在这样的地方停留,还不如像上次一样去途中老伯家摘李子吃。只可惜这次路过那小山村时,三五户人家竟然都是铁锁把门,让人疑心是不是已经搬离此地。

上一篇:臣闻地广者粟多阅读答案及译文下一篇:三毛《往事如烟》